横琴时光丨1.73km²→28km²,看横琴开发如何破解土地困局

开栏语:15年来,在总书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粤澳紧密携手、密切配合,推动横琴从一个边陲海岛蝶变为开发热岛、开放前沿,以富有开拓性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创举的强大生命力。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收官之年,为此,我们推出《横琴时光》专栏,将用镜头记录变迁、用文字讲述故事,写下两地携手共进的感人瞬间,传递琴澳合作的温度与力量。

诚邀您一同踏入《横琴时光》的缤纷画卷,领略这片土地绽放的蓬勃生机,见证琴澳合作结出的累累硕果,一同畅想更为璀璨的明日华章。

横琴花海长廊。 资料图,李建束 摄

盛夏时节,横琴岛阳光明媚、风轻云淡。从300多米高的横琴国际金融中心楼顶远眺,可以看到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隔着濠江的琴澳已经由一边荒草池塘一边金壁辉煌,幻化为比翼齐飞的繁荣景象。

极目远眺,道路绵延铺展,直至远处的澳门氹仔岛。若没有一汪海水分隔,很难分得清哪儿是澳门,哪儿是横琴。这一切,是这座边陲小岛十五年来坚守初心、不断探索而成就的“蜕变与新生”。

时光倒流至2009年1月10日,“中央政府已决定同意开发横琴岛!”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澳门考察期间,郑重宣布了这一好消息。

自此,沉寂已久的横琴岛被纳入国家战略视野,成立了横琴新区,肩负起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化的重任。同年6月,中央批准澳门大学在横琴岛上建设新校区,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新校区内实施澳门法律和行政体系。澳门与横琴首个合作项目应运而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横琴迎来了属于它的时代纪元。

然而,建设之路却远比想象中更为崎岖和艰难。

这片地块后来建成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 图片来源:合作区行政事务局、省横琴办综合处

土地之困:寸土寸金的挑战

在探索为澳门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与机遇的征途中,横琴首先直面的是土地保障的严峻挑战。

横琴岛,这颗总面积106平方公里的璀璨明珠,虽坐拥广阔海域,但由于岛上多山体和湿地,根据2009年国务院批复的横琴新区发展规划,到2020年规划的建设用地为28平方公里。

然而,现实远比预想更为复杂。用地指标缺口很大,在规划的28平方公里开发用地中,政府掌握的土地仅为1.73平方公里。剩余的广阔土地,分散在290多个业主手中,其中就包括了中央批准澳门大学在横琴岛上建设面积为1.0926平方公里的新校区用地。

横琴新区首任党委书记刘佳回忆道,澳门大学新校区所选地块,不仅是横琴岛的“黄金地段”,更是历史遗留问题的集中区,当时摆在眼前的有“三座大山”。

横琴新区首任党委书记刘佳接受记者采访。

由于历史原因,这块地段土地权属复杂,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47位业主;地块上还有生意红火的“烧烤一条街”,并关系到200个种植户;当时横琴新区财政收入仅有3000多万元,根据统计测算,完成澳大地块青苗补偿、安置种植户和摊贩,补偿费就需要30多亿元人民币。其复杂性不言而喻。

一位央企业主曾向刘佳坦陈心声:“我们在这里坚守了8年,终于盼来了发展的曙光,如今却面临土地被收回的境地,这实在令人难以接受。”面对上级下达的3至4个月内完成澳大新校区土地征收及补偿的艰巨任务,刘佳和她的团队深知,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硬仗。

深知前路非坦途,在土地征收工作的初始阶段,横琴便迅速组建了专项工作组,多方打探、多路出发,陆续把业主从全国各地邀请回来,开展深入细致的沟通对话与协商谈判。

此外,刘佳还让同事每天搜集各地报纸,盯着广告版面,防止异地拍卖土地。她回忆说,其中有一块土地就是前往海南竞拍回来的。为确保村民饮得横琴开发的“头啖汤”,横琴新区党政班子制定了统一的补偿标准,先后签约一视同仁,并力求公正合理。

尽管面临资金压力,刘佳没有让政府“打白条”的事情发生。在省市领导支持协调下,横琴新区找到国开行,借到了第一笔贷款。这笔资金,成了种植户和摊贩们吃下的“定心丸”。

2009年8月,刘佳和她的团队在规定时间内,将澳门大学所需的土地顺利收回,并移交给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为澳门大学新校区能够在同年12月顺利奠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与持续奋斗,横琴最终逐一收回了已出让及划拨的土地,完成了外界眼中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横琴今昔对比。 图片来源:合作区行政事务局、省横琴办综合处

基础设施之困:从无到有的跨越

土地收储工作进展顺利,这一时期,横琴新区的开发进程真正步入了快车道。刘佳在回忆中提到,为推动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仅仅依赖光秃秃的土地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新生的横琴新区来讲,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才是吸引高端产业与人才的关键。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横琴岛内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如何实现从海岛到新城的转变,是开发之初就要考虑的大问题。

因此,横琴新区启动之初,就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适度超前布局了一批基础设施。同时,刘佳说,在横琴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生态绿色始终是核心理念。

横琴今昔对比。 图片来源:合作区行政事务局、省横琴办综合处

一座边陲小岛开始桩机轰鸣、塔吊林立。建成了百年一遇的防洪海堤;建设了全长33.4公里,被誉为看不见的“城市良心”的地下市政综合管廊;完成了臭水治理,实现“村貌”换“新城”的转变。同时,又进行了湿地生态修复,守好了绿水青山。

横琴今昔对比。 图片来源:合作区行政事务局、省横琴办综合处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来到横琴。总书记说,曾经来过横琴,那时还是蕉林绿野,农庄寥落,澳门大学新校区正在筹划。而这次看到,建设场面如火如荼,感到很高兴。

总书记的肯定与鼓励,让所有人倍感振奋。而后,基建的蓬勃发展像竖起的一面大旗,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也奠定了投资者的上岛信心。横琴新区按照“生态优先、规划先行、基础快上、项目精选、科学发展”的工作部署,迈出坚实步伐。

“横琴新区大开发建设时期场景蔚为壮观。”刘佳感慨道,“最高峰时,上百个塔吊同时作业,机器轰鸣、车辆穿梭,整个区域洋溢着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气息。”刘佳说。

横琴今昔对比。 图片来源:合作区行政事务局、省横琴办综合处

坚持“面向世界、优先港澳”的开发原则,横琴新区党政领导班子启动建设粤澳合作产业园,推动成立合资开发公司实现中医药产业园落地运营,为澳门青年打造创业园区,建设了一批产业载体,为促进澳门多元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也是横琴人不忘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决心的实践。

建成后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 资料图,李建束 摄

新横琴人:一代又一代的接续奋斗

往昔岁月,如画卷般缓缓展开,历历在目。自退休后,刘佳时常踏足这片她魂牵梦萦的土地,漫步其间,深情凝视。她细细品味着岁月沉淀下的景致更迭,心中满溢着对横琴未来的无限憧憬与美好祝愿。

市民在横琴花海长廊下赏花。 资料图,李建束 摄

“按照当时珠海市委市政府对横琴提出的‘一年有变化、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化、五年成规模’的目标愿景,横琴始终坚守初心,矢志不渝地服务于澳门产业多元发展的宏伟蓝图。如今回望那段岁月,我们倍感欣慰与自豪,不仅见证了这一系列变化,更坚守了横琴的初心使命。”刘佳说。

在横琴的宏伟叙事中,十五年仅是时间长河中泛起的一抹涟漪,但对于那些将青春与梦想播撒于此的横琴人而言,这里是他们共同编织梦想、见证辉煌的舞台。横琴的每一处显性与隐性的蜕变,都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

如今,珠江潮涌,琴澳璀璨。这片充满梦想与希望的土地依旧生机勃勃,新一代横琴人以满腔热情续写着故事的新章。

优质项目纷至沓来,利好政策接踵而至,越来越多澳门居民“跨过濠江来安居”,合作区正逐渐成为宜居宜业的新家园,书写着粤澳合作的新传奇。

文字:陈秀岑 图片:李其峰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宋显晖
横琴时光丨1.73km²→28km²,看横琴开发如何破解土地困局
观海融媒 2024-08-05 22:34

开栏语:15年来,在总书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粤澳紧密携手、密切配合,推动横琴从一个边陲海岛蝶变为开发热岛、开放前沿,以富有开拓性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创举的强大生命力。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收官之年,为此,我们推出《横琴时光》专栏,将用镜头记录变迁、用文字讲述故事,写下两地携手共进的感人瞬间,传递琴澳合作的温度与力量。

诚邀您一同踏入《横琴时光》的缤纷画卷,领略这片土地绽放的蓬勃生机,见证琴澳合作结出的累累硕果,一同畅想更为璀璨的明日华章。

横琴花海长廊。 资料图,李建束 摄

盛夏时节,横琴岛阳光明媚、风轻云淡。从300多米高的横琴国际金融中心楼顶远眺,可以看到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隔着濠江的琴澳已经由一边荒草池塘一边金壁辉煌,幻化为比翼齐飞的繁荣景象。

极目远眺,道路绵延铺展,直至远处的澳门氹仔岛。若没有一汪海水分隔,很难分得清哪儿是澳门,哪儿是横琴。这一切,是这座边陲小岛十五年来坚守初心、不断探索而成就的“蜕变与新生”。

时光倒流至2009年1月10日,“中央政府已决定同意开发横琴岛!”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澳门考察期间,郑重宣布了这一好消息。

自此,沉寂已久的横琴岛被纳入国家战略视野,成立了横琴新区,肩负起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化的重任。同年6月,中央批准澳门大学在横琴岛上建设新校区,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新校区内实施澳门法律和行政体系。澳门与横琴首个合作项目应运而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横琴迎来了属于它的时代纪元。

然而,建设之路却远比想象中更为崎岖和艰难。

这片地块后来建成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 图片来源:合作区行政事务局、省横琴办综合处

土地之困:寸土寸金的挑战

在探索为澳门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与机遇的征途中,横琴首先直面的是土地保障的严峻挑战。

横琴岛,这颗总面积106平方公里的璀璨明珠,虽坐拥广阔海域,但由于岛上多山体和湿地,根据2009年国务院批复的横琴新区发展规划,到2020年规划的建设用地为28平方公里。

然而,现实远比预想更为复杂。用地指标缺口很大,在规划的28平方公里开发用地中,政府掌握的土地仅为1.73平方公里。剩余的广阔土地,分散在290多个业主手中,其中就包括了中央批准澳门大学在横琴岛上建设面积为1.0926平方公里的新校区用地。

横琴新区首任党委书记刘佳回忆道,澳门大学新校区所选地块,不仅是横琴岛的“黄金地段”,更是历史遗留问题的集中区,当时摆在眼前的有“三座大山”。

横琴新区首任党委书记刘佳接受记者采访。

由于历史原因,这块地段土地权属复杂,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47位业主;地块上还有生意红火的“烧烤一条街”,并关系到200个种植户;当时横琴新区财政收入仅有3000多万元,根据统计测算,完成澳大地块青苗补偿、安置种植户和摊贩,补偿费就需要30多亿元人民币。其复杂性不言而喻。

一位央企业主曾向刘佳坦陈心声:“我们在这里坚守了8年,终于盼来了发展的曙光,如今却面临土地被收回的境地,这实在令人难以接受。”面对上级下达的3至4个月内完成澳大新校区土地征收及补偿的艰巨任务,刘佳和她的团队深知,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硬仗。

深知前路非坦途,在土地征收工作的初始阶段,横琴便迅速组建了专项工作组,多方打探、多路出发,陆续把业主从全国各地邀请回来,开展深入细致的沟通对话与协商谈判。

此外,刘佳还让同事每天搜集各地报纸,盯着广告版面,防止异地拍卖土地。她回忆说,其中有一块土地就是前往海南竞拍回来的。为确保村民饮得横琴开发的“头啖汤”,横琴新区党政班子制定了统一的补偿标准,先后签约一视同仁,并力求公正合理。

尽管面临资金压力,刘佳没有让政府“打白条”的事情发生。在省市领导支持协调下,横琴新区找到国开行,借到了第一笔贷款。这笔资金,成了种植户和摊贩们吃下的“定心丸”。

2009年8月,刘佳和她的团队在规定时间内,将澳门大学所需的土地顺利收回,并移交给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为澳门大学新校区能够在同年12月顺利奠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与持续奋斗,横琴最终逐一收回了已出让及划拨的土地,完成了外界眼中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横琴今昔对比。 图片来源:合作区行政事务局、省横琴办综合处

基础设施之困:从无到有的跨越

土地收储工作进展顺利,这一时期,横琴新区的开发进程真正步入了快车道。刘佳在回忆中提到,为推动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仅仅依赖光秃秃的土地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新生的横琴新区来讲,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才是吸引高端产业与人才的关键。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横琴岛内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如何实现从海岛到新城的转变,是开发之初就要考虑的大问题。

因此,横琴新区启动之初,就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适度超前布局了一批基础设施。同时,刘佳说,在横琴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生态绿色始终是核心理念。

横琴今昔对比。 图片来源:合作区行政事务局、省横琴办综合处

一座边陲小岛开始桩机轰鸣、塔吊林立。建成了百年一遇的防洪海堤;建设了全长33.4公里,被誉为看不见的“城市良心”的地下市政综合管廊;完成了臭水治理,实现“村貌”换“新城”的转变。同时,又进行了湿地生态修复,守好了绿水青山。

横琴今昔对比。 图片来源:合作区行政事务局、省横琴办综合处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来到横琴。总书记说,曾经来过横琴,那时还是蕉林绿野,农庄寥落,澳门大学新校区正在筹划。而这次看到,建设场面如火如荼,感到很高兴。

总书记的肯定与鼓励,让所有人倍感振奋。而后,基建的蓬勃发展像竖起的一面大旗,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也奠定了投资者的上岛信心。横琴新区按照“生态优先、规划先行、基础快上、项目精选、科学发展”的工作部署,迈出坚实步伐。

“横琴新区大开发建设时期场景蔚为壮观。”刘佳感慨道,“最高峰时,上百个塔吊同时作业,机器轰鸣、车辆穿梭,整个区域洋溢着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气息。”刘佳说。

横琴今昔对比。 图片来源:合作区行政事务局、省横琴办综合处

坚持“面向世界、优先港澳”的开发原则,横琴新区党政领导班子启动建设粤澳合作产业园,推动成立合资开发公司实现中医药产业园落地运营,为澳门青年打造创业园区,建设了一批产业载体,为促进澳门多元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也是横琴人不忘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决心的实践。

建成后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 资料图,李建束 摄

新横琴人:一代又一代的接续奋斗

往昔岁月,如画卷般缓缓展开,历历在目。自退休后,刘佳时常踏足这片她魂牵梦萦的土地,漫步其间,深情凝视。她细细品味着岁月沉淀下的景致更迭,心中满溢着对横琴未来的无限憧憬与美好祝愿。

市民在横琴花海长廊下赏花。 资料图,李建束 摄

“按照当时珠海市委市政府对横琴提出的‘一年有变化、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化、五年成规模’的目标愿景,横琴始终坚守初心,矢志不渝地服务于澳门产业多元发展的宏伟蓝图。如今回望那段岁月,我们倍感欣慰与自豪,不仅见证了这一系列变化,更坚守了横琴的初心使命。”刘佳说。

在横琴的宏伟叙事中,十五年仅是时间长河中泛起的一抹涟漪,但对于那些将青春与梦想播撒于此的横琴人而言,这里是他们共同编织梦想、见证辉煌的舞台。横琴的每一处显性与隐性的蜕变,都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

如今,珠江潮涌,琴澳璀璨。这片充满梦想与希望的土地依旧生机勃勃,新一代横琴人以满腔热情续写着故事的新章。

优质项目纷至沓来,利好政策接踵而至,越来越多澳门居民“跨过濠江来安居”,合作区正逐渐成为宜居宜业的新家园,书写着粤澳合作的新传奇。

文字:陈秀岑 图片:李其峰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