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作品(2024年8月7日)

悠悠暑假滋味长

□ 刘小标

孩子们的暑假开始了,听着女儿们讨论暑假里的安排,做学生的那些夏日记忆渐次苏醒。记忆里的暑假悠长而美好,家乡是江汉平原上一个小村庄,做学生时的每个暑假都在村子里度过,生活平凡普通却是滋味绵长。二十年前离开到城市栖身后便极少回去,每每夏日渐至,伴随暑假渐次苏醒的是绵长的乡愁。

青豌豆是农村娃在田间地头能获得的好零食,暑假正是最佳食用时节。地里豆苗上挂满了青豌豆,个个饱满脆甜,一路走一路摘着吃,能解渴还有些吃零食的快感。路过的人采些青豌豆解渴,只要不故意扯断豆苗,农人是不会怪责的。过一阵子,青豌豆有些老态了,一个豆荚里个个豆子都大大圆圆的,叶子和杆儿有些发黄,大人们下田回来时连根拔几丛回来,剥出豌豆来,先用热油爆炒再加清水煮,放凉了佐餐,口感清新,甜滋滋的,用来泡饭更是怡人。待到秋风起,路边白杨树开始掉叶子,豌豆杆儿有些发黑,用镰刀收割出来,铺在屋场上晒干,用连枷敲打数遍,收走杆儿叶儿当柴火,用筛子将豌豆们滤去浮尘败叶。大人们送到乡里粮油店时,往往带回几包用豌豆做成的兰花豆,都是开了口,用油炸过香喷喷的,大人们佐酒,孩子们拿来解馋,皆大欢喜。

暑假里最难忘的还得是钓龙虾。老屋后面有一条小河,是东荆河的小支流,沿着河岸一条石板路下去,河岸上种满了柳树和白杨,间隙里平地上种了辣椒、蒜苗等。先到阴凉的稻草垛那里扒拉扒拉,把挖出来的大蚯蚓丢到草木灰里用来作饵。钓竿很容易制作,找几根麻杆儿,扯几段毛线,拴在麻杆儿一端,拎个大水桶,抄个小板凳带上水杯,到临河树荫底下的大石板上坐定,在毛线的另一端拴上大蚯蚓,丢到水里,在岸边一字排开,然后就是轮流拉起杆儿,笨笨的小龙虾就会用大钳子死死夹住蚯蚓不放,你只需要把它拉上岸,然后捡起来放到水桶里。捡的时候要当心,别让大钳子夹住了,这是有窍门的,只要攥着龙虾的长胡子,它的钳子就夹不到手。有些龙虾被扯到岸上还死死钳住蚯蚓不撒手,也有些灵活的在被扯到空中的刹那松开了钳子重新掉到河里。大多数小龙虾都是红彤彤的,往往颜色越红表示年纪越大、钳子也越大。

河边有午后的清风,大树上有蝉鸣,你不能停手,不停地把麻杆儿扯起,把红色的、大的、小的龙虾放到水桶里,给钩上补充蚯蚓。到了晚饭时分,水桶里往往爬满了小龙虾,放厨房里让外婆多浇辣椒油做成麻辣小龙虾,或是摘出虾米和青椒红椒小炒,好不惬意。多半的孩子都舍不得吃掉,要大人明早带到乡里集市上卖给虾贩子,一大桶可以卖一块钱,攒起来买零食或是小人书。晚上是不能把小龙虾养在水里的,要把它们散开在一张网里,这样第二天死得少。后来,钓龙虾的乐趣也没有了,因为龙虾渐渐值钱了,大人们参与进来,他们用网兜做成陷阱,在里面放上蚯蚓、烂肉等,用泡沫做浮标,把网兜丢到河边,隔段时间用长竹竿勾起来,很快就把河里大的小的龙虾捞尽了。孩子们只能结伴到更远处寻找没被大人们“围猎”过的水坑,有几次我到野外去钓虾,因为腿短跨不过河沟,扑通掉到沟里好不狼狈,辛苦钓到的虾也跑了一大半。

临近暑假末期是吃菱角的好时候。外婆住的马口村,沿着河堤有好些小湖,种满了菱角苗。暑假时我常要过去住住,跟着表哥表姐们到大堤上玩耍,到小湖边弯腰抓起一束菱角苗,摘下上面的青菱角,用牙咬开了吃里面的米,嫩嫩脆脆的,可口极了。菱角苗得扔回湖里去,还会长出新的菱角来,吃了人家的菱角可不好再坏了人家的苗。慢慢地街市上会有老菱角卖,买回来清水煮上一个钟头,青色的外壳变得黝黑黝黑,捞起来沥干水,用板牙咬开,菱米粉粉的很好吃。遇到壳子过于坚硬的,还得用菜刀剁开,用壳上尖角一点点挑出肉来吃。

在城市里生活多年,很少在夏天回老家,无福享受记忆中的诸多美味。豌豆经常在菜市场遇到过,外卖也有湖北小龙虾,也网购过洪湖的老菱角,但再也吃不出儿时的味道。晚上做了个美梦,梦回青葱学生时代,回到友好村的老屋过暑假,知了欢唱个不停,我在屋后的河岸上吊起龙虾抓起鱼,晚上枕着满田野的蛙语虫鸣入眠,迟迟不愿醒来。

一朵莲花(油画)      朱蕊  作品     

 

悲悯

□ 彭健

毓秀钟灵度海陬,

悲心藐躬济生谋。

摩顶放踵解呕吼,

分付寤寐祛疾忧。

卌二载,愿焉酬,

医路遥望念悠悠。

病魔加增冲斗牛,

生死困扰欲何求?

登月背面取壤又,

奈何煎熬自春秋。

高精设备泛中流,

诊疗过情意气浮。

琴心剑胆肝肠柔,

怜恤疾苦同身受。

大医精诚日日修,

悲悯情怀亹亹佑。

达天走了

□ 孙 雄

有的人走了,如一缕轻烟,烟消云散。有的人走了,思想的光辉却如一束光,仍给黑夜中前行的人们指明方向。唐达天先生,属于后者。先生1955年出生于甘肃民勤县一个叫苏武乡的村子,也许也这就是宿命。先生宛如身怀使命的苏武,身披河西走廊几千年的风尘,沐浴新世纪的阳光,于2004年孤身来到旭日东升中的珠海,躲进小楼,呕心沥血,深耕不息。纵横捭阖二十载,寒来暑往,先后创作出版《沙尘暴》《二把手》《一号人物》《官太太》《双排扣》《插花刀》等50多部官场小说、社会推理小说。

认识先生是在2009年初一个文学沙龙上。有天晚上,女诗人葵花叫我到新香洲一家咖啡馆,只见一只长方桌旁,八九个帅哥、靓女,众星捧月般地围着一个留着披肩烫发的人。这人满脸沟坎,脸似西北高原起伏的山地,色如陈年高粱酒般褐亮。葵花引我到他跟前,介绍说,这是甘肃来的唐达天先生……哦,唐达天这名字我听过,绝对是位大作家,其小说《残局》《绝路》《后台》在眼下图书市场风头正劲呢!

这时候,我正愁不知如何联系出版社,冥冥中,就像命运的安排,先生适时出现了。

先生看了我的书稿后,即刻发给北京一个书商。没两周,那边寄来了出版协议,版税与当时国内官场小说一线作家几乎等高。而且还以这部书打头,编发一个偷商名下的商战系列。本来,二十一世纪首个年代,底层百姓渴望通过官场小说窥探机关中事、体制中人,书商却急于从刚刚红火的官场频道,转到商战频道以求得到头啖汤,便把我的首部小说冠以《偷商之嘴脸》之名,于收到书稿后的3个月内,即2009年5月推向市场。虽然书稿在短时间内顺利出版,在商战市场的湖面上也划起了一道涟漪,但由于“偷商”两字起得生涩,导致小说并没有预期的大卖。

不过,有了这部书作为敲门砖,很快就有多家书商找上门来。我应书商之约,58天就写出了新作《公务员升职记》,并于同年9月上市。这样,一年内,间隔4个月我就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如果没有先生把我领进小说书市,也许在通往文坛的路上,我只能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市,拍拍屁股走人。

由此,我与先生的交往自然多了起来。那时,我在机关工作,先生在家里闭门码字,平时各顾各的。两三个月间,我会安排一次到先生在北岭的家里,吹吹牛,聊聊天。谈天气,谈美食,啥都谈。但谈得最多的还是先生手头创作的小说。先生先是给我沏了一大杯茶,然后向我了解小说涉及到的相关部门机关规则和运作程序。紧接着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静听我对小说的意见,不时嗯嗯几声表示赞许。到了最后,先生话锋一转,总结性地谈了谈他为啥要这样布局场景,设置如此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推动故事转化进展。这个时候,先生是在给我传经送宝啊。

这样一聊,一般就是大半天。到了傍晚,我们散步到三两公里之外的夏湾食街,找个小餐馆,点几个小菜,又是一番天高海阔。别看先生长得粗犷,其实先生是个讲礼数的人。他看到我常常以海鲜相待,再次相约时,先生就会有意无意地把我引到小区外的一家清真餐馆,请我吃羊排。我抢着买单,先生说到了这里就是到了他的家乡,理应他请。你看,这就是先生,细心而又周到。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先生原先褐红且沟沟坎坎的脸,早被南国湿润的海风吹熨平顺,脸色也变成了时麾的小麦色。和先生处熟了,说话也就随便起来。我说,老师,你是大作家,不该像那些没料而要充大头的所谓画家、歌星一样留长头发,剪掉吧。先生先是疑惑,接着似有醒悟,抬抬眼反问我,剪掉干嘛?我说,剪掉就更加年轻了。先生开心地笑了,好,为了年轻,剪。先生留了几十年的齐肩发,终于了断了。可见,先生也是个爱美的人。是啊,爱美的人,才有爱美的心,因而才有美的作品。

爱美的人,本来应有美好的晚景。可天妒英才,7月20日,先生女儿给我电话,说先生在珠海中大五院icu病房。什么?我怎么也不信,6月14日,我看先生在朋友圈里发了张戴口罩看大海的侧身照片。我还微信问他,照片啥时候拍的,怎么还戴口罩?先生一语带过,说是前段时间拍的。然后高兴地告诉我,写了70万字后来压缩到50万字的长篇小说《地平线》,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要出版了。临了,还要我加番茄小说的编辑,介绍我们认识。你看看,这时候,先生灯已尽、人将枯,考虑的不是自己,还是别人。这就是先生的为人!

而我,太大意了。我问先生人现在在哪,好久没聚了。先生复我,人在南京女儿家。我竟信以为真。

此前两个多月前的一天,我还到先生家里,谈了几个小时。依然是一样的喝茶抽烟聊天,依然是一样的到了傍晚,两个人走到夏湾食街吃点东西,只是先生头上多了顶帽子。由于先生平时注重穿着,我也就毫不在意。其实,先生早在春节前就发现了小细胞肺癌,并且做了两次化疗,可他一直瞒着大家。

经过卫校后面巷子时,先生在一张长椅上坐了一小会。餐后,走在回小区的路上,途经国维广场,先生又提议在广场长椅小坐,像一个没事人似的,谈笑风生,一切如故。到了晚上十点时分,先生一反常态,要我陪他再聊会儿天,还举起手指,问我头上的帽子漂亮不?

先生之所以戴帽,是因为化疗掉了头发。先生之所以要我再聊会天,是心里有好多话想诉说,又怕我担心,同时夹杂着深深不舍。此时,先生的心里是多么纠结,而我因急着呼滴滴快车回家,全然没有体会到先生的意图。痛定思痛,追悔莫及!

7月27日,珠海大雨。16时45分,先生因感冒以致肺间质病变,加上肺癌并发,走了。看着平静离去的先生,悲痛之余,想起先生在《告亲友书》中说,请原谅我向你们隐瞒了我的病情。之所以如此,是不想把我的不幸告诉你们,影响了你们的心情。我也不想让你们的关心和问候打扰了我的平静,各自相安,也算自在,符合我的性格。

7月30日。连日阴雨的珠海终于放晴。早10时,送别69岁的先生。挽联云,先生此去山高路远,大作长留百世千秋。灵前有来自各地的作家、读者和普通百姓。

当晚,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办公室将先生的小说《地平线》列为重点推进作品……

盛 夏(组诗)

□ 郑智兴

盛夏

最难面对的

其实不是整个世界

而是你自己

你不知道如何安顿

自由飞翔的灵魂

和一个浑浑噩噩的肉身

它贴地潜行于阡陌之间

头顶上飘动着自在飘逸的云

 

你不甘于做一片草叶

早晨啜饮露珠

夜晚听取虫鸣

风过来时带走一声叹息

你不能消解光阴的蹉跎

只能把满院风荷的心思

写进热烈奔放的盛夏

写在时光的背面

 

在没有拘束的夏夜的梦里

鸟啼下的空谷飘满落英

 

问津

在西津古渡口的地方

不再有轻舟停泊的码头

从一条仿古的街道上

找到一段通向古时的石板路

目光越过长满爬山虎的青砖灰瓦

山上高高的玉兰花树俯瞰人间

见证了古渡夕照里的离别与忧愁

走进街边红小姐的咖啡馆

点上一杯浓香的澳白咖啡

在当下与旧时光里穿行 踟蹰

沉淀下来匆匆的身影

徐徐展开内心的对白

下一程经停的是哪一处要道津口

或许不必追问

从容渡过暗流汹涌如风的岁月

既是选择

也是宿命

 

遇到一只踱步的白鹭

在金鸡湖的李公堤上

遇到一只在栏杆上踱步的白鹭

它自顾自地想着心事

完全不受夏日蝉鸣的打扰

甚至也没有注意到我的靠近

 

一只白鹭能有什么事需要思虑呢

无非是饿了时扎一个猛子

叼上一条鱼饱餐一顿

然后伸伸颈脖

继续散步或例行飞行活动

 

但我还是觉得它在想着什么

因为它踱的是人的步履

背着手好像一个肩负重任的人

突然 它振翅一跃飞起来了

我想这才是它应该的样子

 

黑夜里(组诗)

□ 曹启正

南下

春节露一露脸,就不辞而别了

追随春天的脚步声是密集的鼓点

敲打蝴蝶的翅膀

 

远方是在心中,还是在脚下

前行的路,等待丈量

与故乡作别,一路向南

在起点的行囊里,梦想翻涌成海

 

远行

春天,风不再凛冽

雨也格外轻柔

土地把笑脸隐藏在多情的草木里

山川田野穿上绿衫,舞动岁月

我身体内的河流,有破冰的铿锵之声

嫩绿的柳芽,是我灵动的手掌

把春天的脸颊,轻轻地抚摸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选择远行

我要去寻找生活之外还没逝去的光阴

 

高铁

每天穿梭于城市乡村

风里来,雨里去

 

梦想在远方

归宿也在远方

 

嗖嗖的风

知道它的寂寞也在远方

 

游子吟

拉竿箱在水泥地上,受尽折磨

打包好新年的种子,出发

车站,机场收留所有匆忙的脚步声

一年回放一次

 

从此,故乡时常在异乡的路上

来来回回,走走停停

从没有懈怠

 

二月的思念

早春,鸟鸣压弯了枝头

绿衫未脱,河流就急于抒情

流淌的哗哗声,供奉春天

此刻,漂泊的人

把故乡的炊烟,带到城市的上空

袅娜升起

尘间,变得格外缭绕

草长莺飞,还一季的欢腾

有哒哒的马蹄,由远及近

无需侧耳倾听,早已响彻云霄

 

黑夜里

看不见前方的路

幸好有月光指引,有星星导航

有微弱的虫鸣提醒:路在脚下

一些花草在静谧中沉沉睡去

夜来香睁大双眼,倾听远方流水的声音

我体内的羊群,正在草原放牧理想

我听见海在咆哮,听见泉水叮咚

我看见暗夜里悄然开放的玫瑰

我看见山顶滚落的石头

我体内放牧的羊群,洁白无瑕

我的影子站在身后,沉默不语

 

黑夜里,我隐藏悲伤

黑夜里,我点燃欢喜

 

老家的端午(组诗)

□ 陈启航

没齿难忘

智齿拔了

医生说无碍

没用的东西

唉 这零件跟我五十余年

你知道我从来没把你当饰品

 

再看一眼你带血躺在手术台

不是悲凉

也不是坚强

你只是给我上了最后一课

告诉我那终将面对的断舍离

 

归来的少年

舍弃就地过春节的优渥

也并非恶意返乡

只为看到那张爬满皱纹的脸

听一筐久违了的啰嗦话

还有她眼角带闪的泪光

合不拢嘴般微颤的笑容

让你一年在外头

受的累 忍的屈

遇的坎 遭的罪

一股脑儿烟消云散

这时候叫上一声妈

又做回新年穿新衣的孩子

 

老家的端午

被鸟儿叫醒

与青山对望

观白鹭低飞

听夏燕浅唱

站阳台发会呆

陪老娘讲胡话

叹口茶踱个步

农家菜酒微醺

 

远离了水泥森林

不思量诗与远方

浪迹天涯数十载

再回老家过端午

休养生息的田园

重回出发的少年

 

编辑:刘鹏凯 丹梅 责任编辑:丹梅
湾韵丨作品(2024年8月7日)
珠海特区报 2024-08-07 07:59

悠悠暑假滋味长

□ 刘小标

孩子们的暑假开始了,听着女儿们讨论暑假里的安排,做学生的那些夏日记忆渐次苏醒。记忆里的暑假悠长而美好,家乡是江汉平原上一个小村庄,做学生时的每个暑假都在村子里度过,生活平凡普通却是滋味绵长。二十年前离开到城市栖身后便极少回去,每每夏日渐至,伴随暑假渐次苏醒的是绵长的乡愁。

青豌豆是农村娃在田间地头能获得的好零食,暑假正是最佳食用时节。地里豆苗上挂满了青豌豆,个个饱满脆甜,一路走一路摘着吃,能解渴还有些吃零食的快感。路过的人采些青豌豆解渴,只要不故意扯断豆苗,农人是不会怪责的。过一阵子,青豌豆有些老态了,一个豆荚里个个豆子都大大圆圆的,叶子和杆儿有些发黄,大人们下田回来时连根拔几丛回来,剥出豌豆来,先用热油爆炒再加清水煮,放凉了佐餐,口感清新,甜滋滋的,用来泡饭更是怡人。待到秋风起,路边白杨树开始掉叶子,豌豆杆儿有些发黑,用镰刀收割出来,铺在屋场上晒干,用连枷敲打数遍,收走杆儿叶儿当柴火,用筛子将豌豆们滤去浮尘败叶。大人们送到乡里粮油店时,往往带回几包用豌豆做成的兰花豆,都是开了口,用油炸过香喷喷的,大人们佐酒,孩子们拿来解馋,皆大欢喜。

暑假里最难忘的还得是钓龙虾。老屋后面有一条小河,是东荆河的小支流,沿着河岸一条石板路下去,河岸上种满了柳树和白杨,间隙里平地上种了辣椒、蒜苗等。先到阴凉的稻草垛那里扒拉扒拉,把挖出来的大蚯蚓丢到草木灰里用来作饵。钓竿很容易制作,找几根麻杆儿,扯几段毛线,拴在麻杆儿一端,拎个大水桶,抄个小板凳带上水杯,到临河树荫底下的大石板上坐定,在毛线的另一端拴上大蚯蚓,丢到水里,在岸边一字排开,然后就是轮流拉起杆儿,笨笨的小龙虾就会用大钳子死死夹住蚯蚓不放,你只需要把它拉上岸,然后捡起来放到水桶里。捡的时候要当心,别让大钳子夹住了,这是有窍门的,只要攥着龙虾的长胡子,它的钳子就夹不到手。有些龙虾被扯到岸上还死死钳住蚯蚓不撒手,也有些灵活的在被扯到空中的刹那松开了钳子重新掉到河里。大多数小龙虾都是红彤彤的,往往颜色越红表示年纪越大、钳子也越大。

河边有午后的清风,大树上有蝉鸣,你不能停手,不停地把麻杆儿扯起,把红色的、大的、小的龙虾放到水桶里,给钩上补充蚯蚓。到了晚饭时分,水桶里往往爬满了小龙虾,放厨房里让外婆多浇辣椒油做成麻辣小龙虾,或是摘出虾米和青椒红椒小炒,好不惬意。多半的孩子都舍不得吃掉,要大人明早带到乡里集市上卖给虾贩子,一大桶可以卖一块钱,攒起来买零食或是小人书。晚上是不能把小龙虾养在水里的,要把它们散开在一张网里,这样第二天死得少。后来,钓龙虾的乐趣也没有了,因为龙虾渐渐值钱了,大人们参与进来,他们用网兜做成陷阱,在里面放上蚯蚓、烂肉等,用泡沫做浮标,把网兜丢到河边,隔段时间用长竹竿勾起来,很快就把河里大的小的龙虾捞尽了。孩子们只能结伴到更远处寻找没被大人们“围猎”过的水坑,有几次我到野外去钓虾,因为腿短跨不过河沟,扑通掉到沟里好不狼狈,辛苦钓到的虾也跑了一大半。

临近暑假末期是吃菱角的好时候。外婆住的马口村,沿着河堤有好些小湖,种满了菱角苗。暑假时我常要过去住住,跟着表哥表姐们到大堤上玩耍,到小湖边弯腰抓起一束菱角苗,摘下上面的青菱角,用牙咬开了吃里面的米,嫩嫩脆脆的,可口极了。菱角苗得扔回湖里去,还会长出新的菱角来,吃了人家的菱角可不好再坏了人家的苗。慢慢地街市上会有老菱角卖,买回来清水煮上一个钟头,青色的外壳变得黝黑黝黑,捞起来沥干水,用板牙咬开,菱米粉粉的很好吃。遇到壳子过于坚硬的,还得用菜刀剁开,用壳上尖角一点点挑出肉来吃。

在城市里生活多年,很少在夏天回老家,无福享受记忆中的诸多美味。豌豆经常在菜市场遇到过,外卖也有湖北小龙虾,也网购过洪湖的老菱角,但再也吃不出儿时的味道。晚上做了个美梦,梦回青葱学生时代,回到友好村的老屋过暑假,知了欢唱个不停,我在屋后的河岸上吊起龙虾抓起鱼,晚上枕着满田野的蛙语虫鸣入眠,迟迟不愿醒来。

一朵莲花(油画)      朱蕊  作品     

 

悲悯

□ 彭健

毓秀钟灵度海陬,

悲心藐躬济生谋。

摩顶放踵解呕吼,

分付寤寐祛疾忧。

卌二载,愿焉酬,

医路遥望念悠悠。

病魔加增冲斗牛,

生死困扰欲何求?

登月背面取壤又,

奈何煎熬自春秋。

高精设备泛中流,

诊疗过情意气浮。

琴心剑胆肝肠柔,

怜恤疾苦同身受。

大医精诚日日修,

悲悯情怀亹亹佑。

达天走了

□ 孙 雄

有的人走了,如一缕轻烟,烟消云散。有的人走了,思想的光辉却如一束光,仍给黑夜中前行的人们指明方向。唐达天先生,属于后者。先生1955年出生于甘肃民勤县一个叫苏武乡的村子,也许也这就是宿命。先生宛如身怀使命的苏武,身披河西走廊几千年的风尘,沐浴新世纪的阳光,于2004年孤身来到旭日东升中的珠海,躲进小楼,呕心沥血,深耕不息。纵横捭阖二十载,寒来暑往,先后创作出版《沙尘暴》《二把手》《一号人物》《官太太》《双排扣》《插花刀》等50多部官场小说、社会推理小说。

认识先生是在2009年初一个文学沙龙上。有天晚上,女诗人葵花叫我到新香洲一家咖啡馆,只见一只长方桌旁,八九个帅哥、靓女,众星捧月般地围着一个留着披肩烫发的人。这人满脸沟坎,脸似西北高原起伏的山地,色如陈年高粱酒般褐亮。葵花引我到他跟前,介绍说,这是甘肃来的唐达天先生……哦,唐达天这名字我听过,绝对是位大作家,其小说《残局》《绝路》《后台》在眼下图书市场风头正劲呢!

这时候,我正愁不知如何联系出版社,冥冥中,就像命运的安排,先生适时出现了。

先生看了我的书稿后,即刻发给北京一个书商。没两周,那边寄来了出版协议,版税与当时国内官场小说一线作家几乎等高。而且还以这部书打头,编发一个偷商名下的商战系列。本来,二十一世纪首个年代,底层百姓渴望通过官场小说窥探机关中事、体制中人,书商却急于从刚刚红火的官场频道,转到商战频道以求得到头啖汤,便把我的首部小说冠以《偷商之嘴脸》之名,于收到书稿后的3个月内,即2009年5月推向市场。虽然书稿在短时间内顺利出版,在商战市场的湖面上也划起了一道涟漪,但由于“偷商”两字起得生涩,导致小说并没有预期的大卖。

不过,有了这部书作为敲门砖,很快就有多家书商找上门来。我应书商之约,58天就写出了新作《公务员升职记》,并于同年9月上市。这样,一年内,间隔4个月我就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如果没有先生把我领进小说书市,也许在通往文坛的路上,我只能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市,拍拍屁股走人。

由此,我与先生的交往自然多了起来。那时,我在机关工作,先生在家里闭门码字,平时各顾各的。两三个月间,我会安排一次到先生在北岭的家里,吹吹牛,聊聊天。谈天气,谈美食,啥都谈。但谈得最多的还是先生手头创作的小说。先生先是给我沏了一大杯茶,然后向我了解小说涉及到的相关部门机关规则和运作程序。紧接着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静听我对小说的意见,不时嗯嗯几声表示赞许。到了最后,先生话锋一转,总结性地谈了谈他为啥要这样布局场景,设置如此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推动故事转化进展。这个时候,先生是在给我传经送宝啊。

这样一聊,一般就是大半天。到了傍晚,我们散步到三两公里之外的夏湾食街,找个小餐馆,点几个小菜,又是一番天高海阔。别看先生长得粗犷,其实先生是个讲礼数的人。他看到我常常以海鲜相待,再次相约时,先生就会有意无意地把我引到小区外的一家清真餐馆,请我吃羊排。我抢着买单,先生说到了这里就是到了他的家乡,理应他请。你看,这就是先生,细心而又周到。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先生原先褐红且沟沟坎坎的脸,早被南国湿润的海风吹熨平顺,脸色也变成了时麾的小麦色。和先生处熟了,说话也就随便起来。我说,老师,你是大作家,不该像那些没料而要充大头的所谓画家、歌星一样留长头发,剪掉吧。先生先是疑惑,接着似有醒悟,抬抬眼反问我,剪掉干嘛?我说,剪掉就更加年轻了。先生开心地笑了,好,为了年轻,剪。先生留了几十年的齐肩发,终于了断了。可见,先生也是个爱美的人。是啊,爱美的人,才有爱美的心,因而才有美的作品。

爱美的人,本来应有美好的晚景。可天妒英才,7月20日,先生女儿给我电话,说先生在珠海中大五院icu病房。什么?我怎么也不信,6月14日,我看先生在朋友圈里发了张戴口罩看大海的侧身照片。我还微信问他,照片啥时候拍的,怎么还戴口罩?先生一语带过,说是前段时间拍的。然后高兴地告诉我,写了70万字后来压缩到50万字的长篇小说《地平线》,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要出版了。临了,还要我加番茄小说的编辑,介绍我们认识。你看看,这时候,先生灯已尽、人将枯,考虑的不是自己,还是别人。这就是先生的为人!

而我,太大意了。我问先生人现在在哪,好久没聚了。先生复我,人在南京女儿家。我竟信以为真。

此前两个多月前的一天,我还到先生家里,谈了几个小时。依然是一样的喝茶抽烟聊天,依然是一样的到了傍晚,两个人走到夏湾食街吃点东西,只是先生头上多了顶帽子。由于先生平时注重穿着,我也就毫不在意。其实,先生早在春节前就发现了小细胞肺癌,并且做了两次化疗,可他一直瞒着大家。

经过卫校后面巷子时,先生在一张长椅上坐了一小会。餐后,走在回小区的路上,途经国维广场,先生又提议在广场长椅小坐,像一个没事人似的,谈笑风生,一切如故。到了晚上十点时分,先生一反常态,要我陪他再聊会儿天,还举起手指,问我头上的帽子漂亮不?

先生之所以戴帽,是因为化疗掉了头发。先生之所以要我再聊会天,是心里有好多话想诉说,又怕我担心,同时夹杂着深深不舍。此时,先生的心里是多么纠结,而我因急着呼滴滴快车回家,全然没有体会到先生的意图。痛定思痛,追悔莫及!

7月27日,珠海大雨。16时45分,先生因感冒以致肺间质病变,加上肺癌并发,走了。看着平静离去的先生,悲痛之余,想起先生在《告亲友书》中说,请原谅我向你们隐瞒了我的病情。之所以如此,是不想把我的不幸告诉你们,影响了你们的心情。我也不想让你们的关心和问候打扰了我的平静,各自相安,也算自在,符合我的性格。

7月30日。连日阴雨的珠海终于放晴。早10时,送别69岁的先生。挽联云,先生此去山高路远,大作长留百世千秋。灵前有来自各地的作家、读者和普通百姓。

当晚,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办公室将先生的小说《地平线》列为重点推进作品……

盛 夏(组诗)

□ 郑智兴

盛夏

最难面对的

其实不是整个世界

而是你自己

你不知道如何安顿

自由飞翔的灵魂

和一个浑浑噩噩的肉身

它贴地潜行于阡陌之间

头顶上飘动着自在飘逸的云

 

你不甘于做一片草叶

早晨啜饮露珠

夜晚听取虫鸣

风过来时带走一声叹息

你不能消解光阴的蹉跎

只能把满院风荷的心思

写进热烈奔放的盛夏

写在时光的背面

 

在没有拘束的夏夜的梦里

鸟啼下的空谷飘满落英

 

问津

在西津古渡口的地方

不再有轻舟停泊的码头

从一条仿古的街道上

找到一段通向古时的石板路

目光越过长满爬山虎的青砖灰瓦

山上高高的玉兰花树俯瞰人间

见证了古渡夕照里的离别与忧愁

走进街边红小姐的咖啡馆

点上一杯浓香的澳白咖啡

在当下与旧时光里穿行 踟蹰

沉淀下来匆匆的身影

徐徐展开内心的对白

下一程经停的是哪一处要道津口

或许不必追问

从容渡过暗流汹涌如风的岁月

既是选择

也是宿命

 

遇到一只踱步的白鹭

在金鸡湖的李公堤上

遇到一只在栏杆上踱步的白鹭

它自顾自地想着心事

完全不受夏日蝉鸣的打扰

甚至也没有注意到我的靠近

 

一只白鹭能有什么事需要思虑呢

无非是饿了时扎一个猛子

叼上一条鱼饱餐一顿

然后伸伸颈脖

继续散步或例行飞行活动

 

但我还是觉得它在想着什么

因为它踱的是人的步履

背着手好像一个肩负重任的人

突然 它振翅一跃飞起来了

我想这才是它应该的样子

 

黑夜里(组诗)

□ 曹启正

南下

春节露一露脸,就不辞而别了

追随春天的脚步声是密集的鼓点

敲打蝴蝶的翅膀

 

远方是在心中,还是在脚下

前行的路,等待丈量

与故乡作别,一路向南

在起点的行囊里,梦想翻涌成海

 

远行

春天,风不再凛冽

雨也格外轻柔

土地把笑脸隐藏在多情的草木里

山川田野穿上绿衫,舞动岁月

我身体内的河流,有破冰的铿锵之声

嫩绿的柳芽,是我灵动的手掌

把春天的脸颊,轻轻地抚摸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选择远行

我要去寻找生活之外还没逝去的光阴

 

高铁

每天穿梭于城市乡村

风里来,雨里去

 

梦想在远方

归宿也在远方

 

嗖嗖的风

知道它的寂寞也在远方

 

游子吟

拉竿箱在水泥地上,受尽折磨

打包好新年的种子,出发

车站,机场收留所有匆忙的脚步声

一年回放一次

 

从此,故乡时常在异乡的路上

来来回回,走走停停

从没有懈怠

 

二月的思念

早春,鸟鸣压弯了枝头

绿衫未脱,河流就急于抒情

流淌的哗哗声,供奉春天

此刻,漂泊的人

把故乡的炊烟,带到城市的上空

袅娜升起

尘间,变得格外缭绕

草长莺飞,还一季的欢腾

有哒哒的马蹄,由远及近

无需侧耳倾听,早已响彻云霄

 

黑夜里

看不见前方的路

幸好有月光指引,有星星导航

有微弱的虫鸣提醒:路在脚下

一些花草在静谧中沉沉睡去

夜来香睁大双眼,倾听远方流水的声音

我体内的羊群,正在草原放牧理想

我听见海在咆哮,听见泉水叮咚

我看见暗夜里悄然开放的玫瑰

我看见山顶滚落的石头

我体内放牧的羊群,洁白无瑕

我的影子站在身后,沉默不语

 

黑夜里,我隐藏悲伤

黑夜里,我点燃欢喜

 

老家的端午(组诗)

□ 陈启航

没齿难忘

智齿拔了

医生说无碍

没用的东西

唉 这零件跟我五十余年

你知道我从来没把你当饰品

 

再看一眼你带血躺在手术台

不是悲凉

也不是坚强

你只是给我上了最后一课

告诉我那终将面对的断舍离

 

归来的少年

舍弃就地过春节的优渥

也并非恶意返乡

只为看到那张爬满皱纹的脸

听一筐久违了的啰嗦话

还有她眼角带闪的泪光

合不拢嘴般微颤的笑容

让你一年在外头

受的累 忍的屈

遇的坎 遭的罪

一股脑儿烟消云散

这时候叫上一声妈

又做回新年穿新衣的孩子

 

老家的端午

被鸟儿叫醒

与青山对望

观白鹭低飞

听夏燕浅唱

站阳台发会呆

陪老娘讲胡话

叹口茶踱个步

农家菜酒微醺

 

远离了水泥森林

不思量诗与远方

浪迹天涯数十载

再回老家过端午

休养生息的田园

重回出发的少年

 

编辑:刘鹏凯 丹梅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