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面孔丨她为藏族学生筑起一个珠海的家

【人物印象】一头利落的短发,戴一副圆框银丝眼镜,说话做事雷厉风行,走起路来脚底带风。李淼,珠海市第四中学西藏部主任助理,负责高中学生的管理工作,兼管整个西藏部的后勤保障。在珠海这些藏族孩子们的心目中,有事就找“珠海李妈妈”,早已成为一种习惯。

李淼与学生。

最近,李淼一直在操心西藏部几百名学生的回乡事宜以及准高三在校生的留校安排。

“李老师,我是班丹爸爸,我从阿里来带孩子看病,大概明天上午就能到学校接孩子,可以吗?”“您不用着急,我们提前安排好老师等您。我给您把孩子的社保卡带上……”在记者和李淼2个多小时的采访期间,李淼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期间还有不少学生走进办公室和李淼商量回家、考试、外出采购、假期安排等大小事宜。在珠海市第四中学,藏族孩子们早已习惯了有事没事都来西藏部活动室“逛”一圈,找被他们称呼为“李妈妈”的李淼说说话。

李淼与学生家长通话。

为藏族学生筑起一个珠海的家

李淼还记得第一次去拉萨接藏族学生的场景,那是2018年,“他们害羞、腼腆,稚嫩的脸上写满了青涩。”看着这些大包小包拎着行李即将离家的孩子,李淼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我要好好保护、照顾他们,给他们筑一个“珠海的家”。

每年,藏族学生只能在暑期回家。李淼解释道,学生多来自林芝、那曲、阿里等较偏僻地区,他们回一次家往往要耗费5天甚至更多的时间。“珠海到广州2小时,广州到拉萨接近60小时,拉萨再到学生住处又得接近50小时。”

李淼与学生交流。

所以,李淼的办公室——西藏部活动室,对于藏族学生来说,就是“珠海的家”,他们早已习惯了有事没事都来西藏部活动室“逛”一圈,找李淼说说话。

采访当天,赶上珠海四中的暑期散学典礼,不时有藏族学生来取寄存的手机,并和李淼攀谈几句,从学习成绩、出行计划到穿衣打扮,话题多种多样。

“你别看他们现在这么健谈,和刚来时差别可大着呢!”在四中工作的六年,李淼见证了一个个藏族学生的蜕变和成长。“打开学生的心扉可不容易,要能‘管’住他们,还要做他们的朋友和家长。”

李淼的付出,被孩子们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让藏族毕业生曲尼措姆感动的,是从西藏到珠海,李淼走心地关怀;是从手术室出来听到的那句“宝贝”;是遇到任何困难,都能随时倾诉,有所依靠。“我爱您在我不懂事时的耐心教导,爱您细心而不经意的关心,爱您最后一个紧紧地拥抱。”

毕业后,曲尼措姆和很多藏族学生仍和李淼保持着良好的联系,向李淼分享自己的近况,也像从前一样向她诉说困惑,寻求帮助。

“我也有妈妈了!”

今年母亲节,李淼有了女儿,初一藏族学生阿吉阿娘有了妈妈。

今年6月,阿吉阿娘在她的作文《我也是拥有母爱的人》里写道:“第一次被人争着要的感觉竟是如此温暖。”“曾经的我,总是抱怨世间的不公,但现在不同,我也是被爱着的孩子,我也有一位美丽的母亲陪着我。”“童年的记忆,我已不愿回忆,在今后的日子,我也是拥有母爱的人了。”

原来,李淼所带的高中部的一个学生此前与阿吉阿娘发生了冲突,在处理问题过程中,李淼发现阿吉阿娘在出生时母亲就去世了,孩子十分缺乏母爱。

今年母亲节,李淼有了女儿,初一藏族学生阿吉阿娘有了妈妈。

“我想认她当我闺女儿。”这个念头萌生后,李淼立刻请示学校,希望成为阿吉阿娘的结对家庭。珠海四中历来有结对传统,每届初一藏族学生都会和九洲中学的学生家庭进行结对。

“等阿吉阿娘高中毕业,我也刚好退休,她在珠海的这7年,就由我照顾吧。”此后,逢年过节,只要放假,李淼便将阿吉阿娘带回自己的家中,和家里人一起吃饭,共度家庭时光。在学校,她也时刻关心着阿吉阿娘的吃穿用度、学习生活。

在阿吉阿娘作文的最后,她写道:“在背井离乡的日子,历经磨难的我,终于迎来了彩虹。”

爱,是双向奔赴

在李淼的办公桌上,摆放着5本毕业生纪念册,那是她和每一届学生的珍贵回忆。“想他们的时候,我常常会打开来看看。”翻开纪念册,李淼来回轻抚着印满照片的内页,“这些是西藏部陈主任带孩子们去长沙研学留下的照片,这张是之前他们为我过生日的照片……

李淼在学生宿舍了解情况。

那张被李淼特意提起的生日照,有一段令她至今想起还会热泪盈眶的回忆。2020年8月22日晚,李淼正在与家人吃饭,连续接到西藏部孩子的好几通电话,说有急事,让她赶紧来学校。“我一想,可别出啥事了!”抱着这样的心情,李淼饭也顾不上吃,放下筷子就匆匆驱车赶到学校。走进黑漆漆的教室,李淼正“纳闷”时,教室的灯突然亮了,孩子们手捧冰淇淋蛋糕,点燃蜡烛,为她唱起了生日歌。“听孩子们说,他们怕冰激凌蛋糕化了,一直捧着蛋糕站在空调底下吹。”

当天。李淼还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本孩子们手工装订成册的书,书中是36个藏族孩子为李淼写的36封信。

“几年的陪伴,我们之间不仅仅是师生情,更是友情、亲情!那些矫情的话就不说了,情绪绷不住了。”“在我们需要您的时候,您一直都在,像妈妈一样待我们,感谢这些年的陪伴和照顾。”回到家后,李淼一封一封地读着学生们的信,想着与学生们相处的点点滴滴,眼泪止不住地流淌。那天,李淼在她的朋友圈写道:“幸福来得太突然,感动得不知所措。我这平淡无奇的一生能收获到这般沉甸甸的爱,真是莫大的福分!”

回家,还是离家?

“李妈妈,我不知道现在是要回家,还是要离家了。”每逢毕业季,是李淼心中最五味杂陈的时候,既欣慰,又不舍。因为毕业,意味着离别,也意味着她的孩子们长大了,要去更远的远方,开始下一阶段的精彩人生了。

大多数藏族学生大学毕业后,都会选择回到西藏工作,但在他们心中,珠海永远是他们的第二故乡,珠海四中是第二个家。“虽然已经回到西藏,但珠海的那个家,我永远牵挂。”

如今,不少藏族毕业生,在节假日期间相约回到珠海、回到四中看望李淼,也为在校的学弟学妹传授经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读学生、藏族毕业生洛桑旦达在2021年的“十一”假期回到母校,作为优秀毕业生发言,分享他在珠海度过的7年时光。“叛逆期打架、闯祸,无数次违反校规,还好学校始终没放弃我这个‘问题’学生。”洛桑旦达感慨道。

李淼回忆,那时为了改变“问题学生”洛桑旦达,老师们想尽了办法,软硬兼施,效果始终不大。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淼知道了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警察。于是,李淼便以理想为“诱饵”,和洛桑旦达分享了自己当志愿警察的经历,和他探讨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警察,逐渐使他远离打架斗殴,将心思扑到了学业上,最终如愿以偿,考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这小子最后真给了我一个惊喜。”在李淼看来,她的每个藏族孩子都充满无尽的潜能,只需好好耕耘,终能静待花开。

文字:张景璐 实习生唐宇松 图片:陈佳哲 编辑:刘辉 张文单 责任编辑:丹梅
今日面孔丨她为藏族学生筑起一个珠海的家

【人物印象】一头利落的短发,戴一副圆框银丝眼镜,说话做事雷厉风行,走起路来脚底带风。李淼,珠海市第四中学西藏部主任助理,负责高中学生的管理工作,兼管整个西藏部的后勤保障。在珠海这些藏族孩子们的心目中,有事就找“珠海李妈妈”,早已成为一种习惯。

李淼与学生。

最近,李淼一直在操心西藏部几百名学生的回乡事宜以及准高三在校生的留校安排。

“李老师,我是班丹爸爸,我从阿里来带孩子看病,大概明天上午就能到学校接孩子,可以吗?”“您不用着急,我们提前安排好老师等您。我给您把孩子的社保卡带上……”在记者和李淼2个多小时的采访期间,李淼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期间还有不少学生走进办公室和李淼商量回家、考试、外出采购、假期安排等大小事宜。在珠海市第四中学,藏族孩子们早已习惯了有事没事都来西藏部活动室“逛”一圈,找被他们称呼为“李妈妈”的李淼说说话。

李淼与学生家长通话。

为藏族学生筑起一个珠海的家

李淼还记得第一次去拉萨接藏族学生的场景,那是2018年,“他们害羞、腼腆,稚嫩的脸上写满了青涩。”看着这些大包小包拎着行李即将离家的孩子,李淼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我要好好保护、照顾他们,给他们筑一个“珠海的家”。

每年,藏族学生只能在暑期回家。李淼解释道,学生多来自林芝、那曲、阿里等较偏僻地区,他们回一次家往往要耗费5天甚至更多的时间。“珠海到广州2小时,广州到拉萨接近60小时,拉萨再到学生住处又得接近50小时。”

李淼与学生交流。

所以,李淼的办公室——西藏部活动室,对于藏族学生来说,就是“珠海的家”,他们早已习惯了有事没事都来西藏部活动室“逛”一圈,找李淼说说话。

采访当天,赶上珠海四中的暑期散学典礼,不时有藏族学生来取寄存的手机,并和李淼攀谈几句,从学习成绩、出行计划到穿衣打扮,话题多种多样。

“你别看他们现在这么健谈,和刚来时差别可大着呢!”在四中工作的六年,李淼见证了一个个藏族学生的蜕变和成长。“打开学生的心扉可不容易,要能‘管’住他们,还要做他们的朋友和家长。”

李淼的付出,被孩子们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让藏族毕业生曲尼措姆感动的,是从西藏到珠海,李淼走心地关怀;是从手术室出来听到的那句“宝贝”;是遇到任何困难,都能随时倾诉,有所依靠。“我爱您在我不懂事时的耐心教导,爱您细心而不经意的关心,爱您最后一个紧紧地拥抱。”

毕业后,曲尼措姆和很多藏族学生仍和李淼保持着良好的联系,向李淼分享自己的近况,也像从前一样向她诉说困惑,寻求帮助。

“我也有妈妈了!”

今年母亲节,李淼有了女儿,初一藏族学生阿吉阿娘有了妈妈。

今年6月,阿吉阿娘在她的作文《我也是拥有母爱的人》里写道:“第一次被人争着要的感觉竟是如此温暖。”“曾经的我,总是抱怨世间的不公,但现在不同,我也是被爱着的孩子,我也有一位美丽的母亲陪着我。”“童年的记忆,我已不愿回忆,在今后的日子,我也是拥有母爱的人了。”

原来,李淼所带的高中部的一个学生此前与阿吉阿娘发生了冲突,在处理问题过程中,李淼发现阿吉阿娘在出生时母亲就去世了,孩子十分缺乏母爱。

今年母亲节,李淼有了女儿,初一藏族学生阿吉阿娘有了妈妈。

“我想认她当我闺女儿。”这个念头萌生后,李淼立刻请示学校,希望成为阿吉阿娘的结对家庭。珠海四中历来有结对传统,每届初一藏族学生都会和九洲中学的学生家庭进行结对。

“等阿吉阿娘高中毕业,我也刚好退休,她在珠海的这7年,就由我照顾吧。”此后,逢年过节,只要放假,李淼便将阿吉阿娘带回自己的家中,和家里人一起吃饭,共度家庭时光。在学校,她也时刻关心着阿吉阿娘的吃穿用度、学习生活。

在阿吉阿娘作文的最后,她写道:“在背井离乡的日子,历经磨难的我,终于迎来了彩虹。”

爱,是双向奔赴

在李淼的办公桌上,摆放着5本毕业生纪念册,那是她和每一届学生的珍贵回忆。“想他们的时候,我常常会打开来看看。”翻开纪念册,李淼来回轻抚着印满照片的内页,“这些是西藏部陈主任带孩子们去长沙研学留下的照片,这张是之前他们为我过生日的照片……

李淼在学生宿舍了解情况。

那张被李淼特意提起的生日照,有一段令她至今想起还会热泪盈眶的回忆。2020年8月22日晚,李淼正在与家人吃饭,连续接到西藏部孩子的好几通电话,说有急事,让她赶紧来学校。“我一想,可别出啥事了!”抱着这样的心情,李淼饭也顾不上吃,放下筷子就匆匆驱车赶到学校。走进黑漆漆的教室,李淼正“纳闷”时,教室的灯突然亮了,孩子们手捧冰淇淋蛋糕,点燃蜡烛,为她唱起了生日歌。“听孩子们说,他们怕冰激凌蛋糕化了,一直捧着蛋糕站在空调底下吹。”

当天。李淼还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本孩子们手工装订成册的书,书中是36个藏族孩子为李淼写的36封信。

“几年的陪伴,我们之间不仅仅是师生情,更是友情、亲情!那些矫情的话就不说了,情绪绷不住了。”“在我们需要您的时候,您一直都在,像妈妈一样待我们,感谢这些年的陪伴和照顾。”回到家后,李淼一封一封地读着学生们的信,想着与学生们相处的点点滴滴,眼泪止不住地流淌。那天,李淼在她的朋友圈写道:“幸福来得太突然,感动得不知所措。我这平淡无奇的一生能收获到这般沉甸甸的爱,真是莫大的福分!”

回家,还是离家?

“李妈妈,我不知道现在是要回家,还是要离家了。”每逢毕业季,是李淼心中最五味杂陈的时候,既欣慰,又不舍。因为毕业,意味着离别,也意味着她的孩子们长大了,要去更远的远方,开始下一阶段的精彩人生了。

大多数藏族学生大学毕业后,都会选择回到西藏工作,但在他们心中,珠海永远是他们的第二故乡,珠海四中是第二个家。“虽然已经回到西藏,但珠海的那个家,我永远牵挂。”

如今,不少藏族毕业生,在节假日期间相约回到珠海、回到四中看望李淼,也为在校的学弟学妹传授经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读学生、藏族毕业生洛桑旦达在2021年的“十一”假期回到母校,作为优秀毕业生发言,分享他在珠海度过的7年时光。“叛逆期打架、闯祸,无数次违反校规,还好学校始终没放弃我这个‘问题’学生。”洛桑旦达感慨道。

李淼回忆,那时为了改变“问题学生”洛桑旦达,老师们想尽了办法,软硬兼施,效果始终不大。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淼知道了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警察。于是,李淼便以理想为“诱饵”,和洛桑旦达分享了自己当志愿警察的经历,和他探讨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警察,逐渐使他远离打架斗殴,将心思扑到了学业上,最终如愿以偿,考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这小子最后真给了我一个惊喜。”在李淼看来,她的每个藏族孩子都充满无尽的潜能,只需好好耕耘,终能静待花开。

文字:张景璐 实习生唐宇松 图片:陈佳哲 编辑:刘辉 张文单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