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未来各区的区域中心在哪里?重点产业片区又将如何规划?
近日,深圳各区陆续公示了面向2035年的国土空间分区规划草案。记者梳理发现,各区对标深圳全市国土空间规划总体要求,科学统筹片区内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着力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共同把深圳这座城市规划得更好、建设得更美。
福田区:“一核三极融圈”
《深圳市福田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显示,围绕中心城区功能,福田将打造“一核三极融圈”的总体城市开发格局。
一核:福田中心区。
三极:“三大新引擎”发展极核,具体包括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环中心公园活力圈。
融圈:包括四个“业创居游”复合活力圈,河套深港科创圈、香蜜湖—车公庙活力圈、环中心公园时尚创新圈、梅林宜居宜业生活圈。
在产业空间方面,福田以“三大新引擎”为牵引升级打造“八大片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福田中心区、华强—上步片区、梅林—彩田片区、大金沙—车公庙片区、八卦岭片区、安托山片区。
罗湖区:“两轴两带三心四片”
《深圳市罗湖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显示,罗湖将积极探索适应小地盘、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发展转型的规划治理新路径,将城区职能定位为:金融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现代服务业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区。
为实现未来发展目标,罗湖将构筑全方位开放格局,实施“中优”、“东进”、“南联”、“北拓”的区域发展策略,构建“两轴两带三心四片”的城区开发格局,实现罗湖全域均衡协调发展。
两轴:中心功能拓展轴、深港东部创新发展轴。
两带:南部综合服务带和北部创新发展带。
三心:罗湖综合服务中心、清水河产业创新中心和大梧桐生态创新中心
四片:银湖片区、布心-水贝片区、新秀片区、莲塘片区。
罗湖还特别提出要打造成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将优化深圳站、罗湖口岸功能,打造“口岸 高铁 城际 城市轨道”的国家级客运枢纽,高标准建设集高铁、城市轨道于一体的罗湖北站枢纽,引入深汕高铁,研究预控深汕城际铁路线位,全面融入湾区1小时交通圈。
盐田区:“三带、三心、三组团”
《深圳市盐田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显示,盐田将职能定位为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航运枢纽和离岸贸易中心、现代海洋城市示范区、东部滨海区域的综合性服务中心。
结合"七分山,三分城,一面海”地理特征,盐田规划“三带、三心、三组团”的城区开发格局。
三带:半山生态休闲带、港产城融合发展带、滨海创新发展带。
三心:沙头角综合服务中心、盐田港城综合服务中心、梅沙滨海旅游服务中心。
三组团:沙头角组团、盐田组团、梅沙组团。
在产业方面,盐田规划构建“5 3 1”的特色化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数字创意、现代时尚、高端医疗器械、海洋经济、大健康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布局合成生物、细胞与基因、深地深海三大未来产业,高标准打造盐田一大鹏东部滨海先进制造业园区。
南山区:“双核双心、两轴三片”
《深圳市南山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显示,南山将打造成“世界级的创新之都、现代化的宜居之城、国际化的魅力之湾”,构建深圳市的科技创新中心、商务金融中心、高等教育中心,国际航运枢纽,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区和都市休闲旅游基地。
南山区联合前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引擎,构建“双核双心、两轴三片”的城区开发格局。双核:深圳湾cbd、前海城市新中心,作为市级功能中心承担城市综合性服务职能。
双心:西丽中心、蛇口中心,作为城市功能节点承担所在片区的公共服务功能及产业升级辐射功能。
两轴:科技创新轴、总部经济轴,有效联通外部优势资源,强化协同发展。
三片:北部协调发展示范片区、中部创新发展示范片区、南部国际化滨海城区,承载辖区特色战略功能。
在产业空间规划方面,南山明确引导产业空间覆盖创新全链条,规划北部发展源头创新,中部发展孵化转化,南部发展创新总部。在生活方面,南山围绕居住地和工作地打造15分钟生活圈。在生态和文化方面,南山将构建“三带五片六廊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充分挖掘和保护利用历史文化、海丝文化、改革开放文化、科技创新文化等文化资源和记忆空间,展现南山区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历史与当代文化遗产。
宝安区:“两心三特、两轴四带”
《深圳市宝安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显示,宝安将落实前海、临空经济区等重大空间发展战略,推动构建“两心三特、两轴四带”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均衡发展、特色鲜明的城市开发格局。
两心 :前海中心、宝安北中心,作为市级功能中心承担综合性服务职能。
三特:依托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具有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的城市功能节点。
两轴:落实前海深改方案推动宝安大道沿线地区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城区的发展质量。
四带:推动区域协同依托跨江通道、区域性干道、交通干线,塑造科技创新协同带。
龙岗:“一芯两核多支点”
《深圳市龙岗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显示,龙岗将形成“一芯两核多支点”的城市发展格局。
“一芯”:即高标准建设“湾东智芯”。发挥深圳国际大学园的源头创新优势,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布局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及产业创新载体,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支撑平台。
“两核”:包括东西两核。西核为高品质建设信息数字核,整合平湖中心、坂雪岗科技城、甘坑新镇三大片区,提升区域综合服务能级,高品质建设信息数字核。东核为高水平打造低碳智造核,整合东部高铁新城、宝龙科技城、国际低碳城,充分发挥高铁枢纽效应,高水平打造低碳智造核。
多支点为整体规划、有序建设“两镇两城两谷”即云创小镇、龙园客韵文创小镇、布吉新城、阿波罗未来产业城、清林绿谷、横岗光学智造谷,形成全域平衡、功能协同的多点支撑格局。
在产业空间布局中,将以“创新走廊 创新园区”为载体整合龙岗产业空间组织模式,形成重点突出、高效协作、多样化与特色化并存的“一核、一廊、两区、多组团”产业空间布局。
龙华:“一环一轴、双心多点”
《深圳市龙华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显示,龙华职能定位为中部区域的综合性服务中心,数字经济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综合交通枢纽服务区,特色化、数字化时尚消费活力区,目标是建设数字龙华、都市核心。
一环:生态休闲绿环,依托阳台山、塘朗山、大脑壳山等山体,以及观澜北部生态绿地,构建生态休闲绿环。
一轴:龙华城市发展主轴,依托观澜河生态走廊、梅观创新走廊、龙澜智造走廊,构建深圳南联北拓的城市中轴。
双心:龙华市级功能中心、北站城市功能节点。多点:指九龙山等重点片区和黎光等功能节点。
产业分布上,龙华北部重点以人工智能、数字生命、医药和智能网联产业为主(九龙山数字城);中部侧重数字时尚,5g电子信息产业;东部侧重智能制造,工业互联;南部侧重总部经济、商业等中心产业的建设。
坪山:“一核两带四区”
《深圳市坪山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中提出,坪山将坚持“产业强区”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产业链提质升级,以国家高新区为重点空间,推动“全球研发坪山转化”,引导三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建设成为深圳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核心承载区,分别为智能网联汽车板块、生物医药板块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板块。
一核:坪山中心。承担深圳都市圈东部区域的产业服务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
两带:城市综合发展带,科技创新产业带。
四区:中心城区,高新片区,碧湖片区,生态片区。
光明:“一心两区,一环双廊”
《深圳市光明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显示,光明将构建疏密有致、山水共融的“一心两区,一环双廊”的总体空间格局。
一心:光明中心区与公明中心区共同组成光明中心,是集总部办公、科技服务、文化交流、生态休闲、交通枢纽于一体的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
两区:大科学装置引领区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源头创新核心引擎和湾区科研经济主阵地。
一环:以巍峨山、大顶岭、 大雁山、五指耙、公明水库等山水田园为主体形成的生态绿环。
双廊:龙大科技创新走廊和茅洲河创想活力走廊,链接区域、汇聚创新活力、体现高质量发展、彰显高颜值风貌。
大鹏:“三城三湾一组团”
《深圳市大鹏新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显示,大鹏新区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中,转变传统保护思路,探索各类自然资源创新利用模式,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旅游、绿色能源产业,强化陆海一体化生态保护,加强陆海空间统筹指引,并凸显独具特色的山海景观风貌,精细化打造高品质特色公共空间,传承与发扬大鹏多元特色文化。
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大鹏提出了“三城三湾一组团”的城市开发格局。
三城:包括葵涌综合服务新城、大鹏旅游服务小城、新大旅游服务小城。
三湾:包括坝光科学创新湾、龙岐海洋活力湾、大鹏绿色经济湾。
一组团:南部生态旅游组团。
在产业布局中,根据规划草案大鹏将打造多元融合的绿色产业发展。合作共享,共创大湾区世界旅游目的地提高大鹏旅游品牌知名度,深挖海洋产业资源潜力释放产业发展活力,聚焦生物产业优势领域推动产业资源加速汇集,并依托绿色能源产业基础加强多元产业融合。
深汕:“一心、两轴、三带、四组团”
根据《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发展目标为“深圳都市圈战略增长极、创新发展的山水田园新城”,战略定位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的滨海新区、深圳自主创新拓展的产业新城及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田园都市。
深汕将打造“一心、两轴、三带、四组团”的城乡空间总体开发格局,顺应多元地形地貌特征,依托主要道路和河流有机串联发展空间,建立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组团联动的城乡空间开发格局。
一心:城市中心组团。
两轴:产城互动发展轴、城市综合发展轴。
三带:沿海综合发展带、沿山生态发展带、西部智造产业带。
四组团:东部功能组团、南部功能组团、西部功能组团、北部功能组团。
在产业方面,提出构建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1 3 1”产业体系,明确“承接深圳、彰显特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导向,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新城。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导产业,以海洋产业、康养产业、绿色生态农业为重点,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
深圳未来各区的区域中心在哪里?重点产业片区又将如何规划?
近日,深圳各区陆续公示了面向2035年的国土空间分区规划草案。记者梳理发现,各区对标深圳全市国土空间规划总体要求,科学统筹片区内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着力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共同把深圳这座城市规划得更好、建设得更美。
福田区:“一核三极融圈”
《深圳市福田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显示,围绕中心城区功能,福田将打造“一核三极融圈”的总体城市开发格局。
一核:福田中心区。
三极:“三大新引擎”发展极核,具体包括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环中心公园活力圈。
融圈:包括四个“业创居游”复合活力圈,河套深港科创圈、香蜜湖—车公庙活力圈、环中心公园时尚创新圈、梅林宜居宜业生活圈。
在产业空间方面,福田以“三大新引擎”为牵引升级打造“八大片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福田中心区、华强—上步片区、梅林—彩田片区、大金沙—车公庙片区、八卦岭片区、安托山片区。
罗湖区:“两轴两带三心四片”
《深圳市罗湖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显示,罗湖将积极探索适应小地盘、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发展转型的规划治理新路径,将城区职能定位为:金融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现代服务业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区。
为实现未来发展目标,罗湖将构筑全方位开放格局,实施“中优”、“东进”、“南联”、“北拓”的区域发展策略,构建“两轴两带三心四片”的城区开发格局,实现罗湖全域均衡协调发展。
两轴:中心功能拓展轴、深港东部创新发展轴。
两带:南部综合服务带和北部创新发展带。
三心:罗湖综合服务中心、清水河产业创新中心和大梧桐生态创新中心
四片:银湖片区、布心-水贝片区、新秀片区、莲塘片区。
罗湖还特别提出要打造成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将优化深圳站、罗湖口岸功能,打造“口岸 高铁 城际 城市轨道”的国家级客运枢纽,高标准建设集高铁、城市轨道于一体的罗湖北站枢纽,引入深汕高铁,研究预控深汕城际铁路线位,全面融入湾区1小时交通圈。
盐田区:“三带、三心、三组团”
《深圳市盐田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显示,盐田将职能定位为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国际航运枢纽和离岸贸易中心、现代海洋城市示范区、东部滨海区域的综合性服务中心。
结合"七分山,三分城,一面海”地理特征,盐田规划“三带、三心、三组团”的城区开发格局。
三带:半山生态休闲带、港产城融合发展带、滨海创新发展带。
三心:沙头角综合服务中心、盐田港城综合服务中心、梅沙滨海旅游服务中心。
三组团:沙头角组团、盐田组团、梅沙组团。
在产业方面,盐田规划构建“5 3 1”的特色化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数字创意、现代时尚、高端医疗器械、海洋经济、大健康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布局合成生物、细胞与基因、深地深海三大未来产业,高标准打造盐田一大鹏东部滨海先进制造业园区。
南山区:“双核双心、两轴三片”
《深圳市南山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显示,南山将打造成“世界级的创新之都、现代化的宜居之城、国际化的魅力之湾”,构建深圳市的科技创新中心、商务金融中心、高等教育中心,国际航运枢纽,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区和都市休闲旅游基地。
南山区联合前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引擎,构建“双核双心、两轴三片”的城区开发格局。双核:深圳湾cbd、前海城市新中心,作为市级功能中心承担城市综合性服务职能。
双心:西丽中心、蛇口中心,作为城市功能节点承担所在片区的公共服务功能及产业升级辐射功能。
两轴:科技创新轴、总部经济轴,有效联通外部优势资源,强化协同发展。
三片:北部协调发展示范片区、中部创新发展示范片区、南部国际化滨海城区,承载辖区特色战略功能。
在产业空间规划方面,南山明确引导产业空间覆盖创新全链条,规划北部发展源头创新,中部发展孵化转化,南部发展创新总部。在生活方面,南山围绕居住地和工作地打造15分钟生活圈。在生态和文化方面,南山将构建“三带五片六廊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充分挖掘和保护利用历史文化、海丝文化、改革开放文化、科技创新文化等文化资源和记忆空间,展现南山区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历史与当代文化遗产。
宝安区:“两心三特、两轴四带”
《深圳市宝安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显示,宝安将落实前海、临空经济区等重大空间发展战略,推动构建“两心三特、两轴四带”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均衡发展、特色鲜明的城市开发格局。
两心 :前海中心、宝安北中心,作为市级功能中心承担综合性服务职能。
三特:依托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具有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的城市功能节点。
两轴:落实前海深改方案推动宝安大道沿线地区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城区的发展质量。
四带:推动区域协同依托跨江通道、区域性干道、交通干线,塑造科技创新协同带。
龙岗:“一芯两核多支点”
《深圳市龙岗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显示,龙岗将形成“一芯两核多支点”的城市发展格局。
“一芯”:即高标准建设“湾东智芯”。发挥深圳国际大学园的源头创新优势,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布局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及产业创新载体,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支撑平台。
“两核”:包括东西两核。西核为高品质建设信息数字核,整合平湖中心、坂雪岗科技城、甘坑新镇三大片区,提升区域综合服务能级,高品质建设信息数字核。东核为高水平打造低碳智造核,整合东部高铁新城、宝龙科技城、国际低碳城,充分发挥高铁枢纽效应,高水平打造低碳智造核。
多支点为整体规划、有序建设“两镇两城两谷”即云创小镇、龙园客韵文创小镇、布吉新城、阿波罗未来产业城、清林绿谷、横岗光学智造谷,形成全域平衡、功能协同的多点支撑格局。
在产业空间布局中,将以“创新走廊 创新园区”为载体整合龙岗产业空间组织模式,形成重点突出、高效协作、多样化与特色化并存的“一核、一廊、两区、多组团”产业空间布局。
龙华:“一环一轴、双心多点”
《深圳市龙华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显示,龙华职能定位为中部区域的综合性服务中心,数字经济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综合交通枢纽服务区,特色化、数字化时尚消费活力区,目标是建设数字龙华、都市核心。
一环:生态休闲绿环,依托阳台山、塘朗山、大脑壳山等山体,以及观澜北部生态绿地,构建生态休闲绿环。
一轴:龙华城市发展主轴,依托观澜河生态走廊、梅观创新走廊、龙澜智造走廊,构建深圳南联北拓的城市中轴。
双心:龙华市级功能中心、北站城市功能节点。多点:指九龙山等重点片区和黎光等功能节点。
产业分布上,龙华北部重点以人工智能、数字生命、医药和智能网联产业为主(九龙山数字城);中部侧重数字时尚,5g电子信息产业;东部侧重智能制造,工业互联;南部侧重总部经济、商业等中心产业的建设。
坪山:“一核两带四区”
《深圳市坪山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中提出,坪山将坚持“产业强区”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产业链提质升级,以国家高新区为重点空间,推动“全球研发坪山转化”,引导三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建设成为深圳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核心承载区,分别为智能网联汽车板块、生物医药板块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板块。
一核:坪山中心。承担深圳都市圈东部区域的产业服务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
两带:城市综合发展带,科技创新产业带。
四区:中心城区,高新片区,碧湖片区,生态片区。
光明:“一心两区,一环双廊”
《深圳市光明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显示,光明将构建疏密有致、山水共融的“一心两区,一环双廊”的总体空间格局。
一心:光明中心区与公明中心区共同组成光明中心,是集总部办公、科技服务、文化交流、生态休闲、交通枢纽于一体的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
两区:大科学装置引领区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源头创新核心引擎和湾区科研经济主阵地。
一环:以巍峨山、大顶岭、 大雁山、五指耙、公明水库等山水田园为主体形成的生态绿环。
双廊:龙大科技创新走廊和茅洲河创想活力走廊,链接区域、汇聚创新活力、体现高质量发展、彰显高颜值风貌。
大鹏:“三城三湾一组团”
《深圳市大鹏新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显示,大鹏新区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中,转变传统保护思路,探索各类自然资源创新利用模式,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旅游、绿色能源产业,强化陆海一体化生态保护,加强陆海空间统筹指引,并凸显独具特色的山海景观风貌,精细化打造高品质特色公共空间,传承与发扬大鹏多元特色文化。
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大鹏提出了“三城三湾一组团”的城市开发格局。
三城:包括葵涌综合服务新城、大鹏旅游服务小城、新大旅游服务小城。
三湾:包括坝光科学创新湾、龙岐海洋活力湾、大鹏绿色经济湾。
一组团:南部生态旅游组团。
在产业布局中,根据规划草案大鹏将打造多元融合的绿色产业发展。合作共享,共创大湾区世界旅游目的地提高大鹏旅游品牌知名度,深挖海洋产业资源潜力释放产业发展活力,聚焦生物产业优势领域推动产业资源加速汇集,并依托绿色能源产业基础加强多元产业融合。
深汕:“一心、两轴、三带、四组团”
根据《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发展目标为“深圳都市圈战略增长极、创新发展的山水田园新城”,战略定位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的滨海新区、深圳自主创新拓展的产业新城及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田园都市。
深汕将打造“一心、两轴、三带、四组团”的城乡空间总体开发格局,顺应多元地形地貌特征,依托主要道路和河流有机串联发展空间,建立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组团联动的城乡空间开发格局。
一心:城市中心组团。
两轴:产城互动发展轴、城市综合发展轴。
三带:沿海综合发展带、沿山生态发展带、西部智造产业带。
四组团:东部功能组团、南部功能组团、西部功能组团、北部功能组团。
在产业方面,提出构建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1 3 1”产业体系,明确“承接深圳、彰显特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导向,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新城。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导产业,以海洋产业、康养产业、绿色生态农业为重点,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