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记者获悉,广东森林覆盖率达53.03%,多项生态指标持续改善,野生动植物物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当前,广东正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持续强化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全力创建南岭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全力推进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和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建设,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珍稀动植物频现身南粤
对家住广州白云山附近的市民刘子玉而言,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是切身体会。连日来,在白云山及周边地区,他都拍到了“三有”保护动物黄猄的身影。“在人少的绿道边上,十有八九能遇到,附近街坊对黄猄都习以为常了。”他说。
放眼整个广东,珍稀物种的身影正频繁出现。近期,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2头中华鬣羚同框画面刷爆“朋友圈”;中华穿山甲在河源、梅州、潮州等多地现身引发关注;深圳、汕尾逐年增加的黑脸琵鹭惹人注目;东莞首次野外监测到野生白鹇种群和彩鹮令人惊喜;河源发现广东新分布物种筒冠花;韶关始兴南山保护区首次发现桫椤群;还有惠州惊现41只东方白鹳、广东海丰国际重要湿地首次发现彩鹳、雷州市九龙山红树林湿地公园保护区首次发现黑脸琵鹭和白琵鹭……全省范围内,新记录、新分布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正在广东形成。省林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广东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1361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记录分布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共1052种,野生高等植物6658种;现有红树林1.06万公顷,且湿地面积总量保持稳定,为各种生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空间,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改善为生物多样性恢复筑牢基础
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是衡量生态文明程度、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水平持续改善。地表水水质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2.6%,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大气环境质量也持续高位改善,全省pm₂.₅平均浓度降至20微克/立方米。同时,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为89.7%,继续保持“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以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基础,广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日益提升。”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厅目前正制定贯彻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将重点增强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广东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完善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设计上发力,发布《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及《广东省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行动计划(2023-2030年)》,加快推进广东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注重建立多层级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建设以华南国家植物园和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为引领的区域性物种迁地保护体系,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
广东实施重点物种保护工程,带动野生动植物普遍保护,建立9个国家级保护中心,在苏铁、兰花、木兰、大熊猫、朱鹮、中华穿山甲、华南虎等物种的迁地保护、种质资源保存、繁育和回归野外等方面取得突破,有力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强化司法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在省市县三级全面建立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监管体系,同时积极推动野生动物调查监测、收容救护、疫病监测“三合一”体系建设,持续提升我省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以及野生动物救护和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
强化区域优势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记者了解到,广东将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朝着建成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双园”之省的目标前进,持续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珍稀濒危物种拯救繁育以及遗传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等工作,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筑牢祖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绿美广东篇章。
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广东将强化区域优势,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以南岭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逐步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和森林、湿地、风景、地质、海洋等各类自然公园组成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华南植物园为引领,逐步建立完善由动物园、植物园、扩繁基地、迁地保护中心等构成的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广东将建立协调机制,并编制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建立完善生物多样性监管监测评估体系。”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将继续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继续实施重要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统筹国土绿化、高质量水源林建设、红树林保护恢复等重点工程,推进石漠化沙化地区、湿地等重要生态区域保护修复,为野生动物的迁徙和植物的繁播提供生态廊道。
另外,完善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加快构建和完善陆海统筹、空天地一体的生态监测网络,结合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监测数据,定期开展生态状况遥感调查评估,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实地核查并逐步开展保护成效评估等。
2023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记者获悉,广东森林覆盖率达53.03%,多项生态指标持续改善,野生动植物物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当前,广东正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持续强化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全力创建南岭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全力推进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和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建设,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珍稀动植物频现身南粤
对家住广州白云山附近的市民刘子玉而言,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是切身体会。连日来,在白云山及周边地区,他都拍到了“三有”保护动物黄猄的身影。“在人少的绿道边上,十有八九能遇到,附近街坊对黄猄都习以为常了。”他说。
放眼整个广东,珍稀物种的身影正频繁出现。近期,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2头中华鬣羚同框画面刷爆“朋友圈”;中华穿山甲在河源、梅州、潮州等多地现身引发关注;深圳、汕尾逐年增加的黑脸琵鹭惹人注目;东莞首次野外监测到野生白鹇种群和彩鹮令人惊喜;河源发现广东新分布物种筒冠花;韶关始兴南山保护区首次发现桫椤群;还有惠州惊现41只东方白鹳、广东海丰国际重要湿地首次发现彩鹳、雷州市九龙山红树林湿地公园保护区首次发现黑脸琵鹭和白琵鹭……全省范围内,新记录、新分布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正在广东形成。省林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作为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广东现有各类自然保护地1361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记录分布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共1052种,野生高等植物6658种;现有红树林1.06万公顷,且湿地面积总量保持稳定,为各种生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空间,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改善为生物多样性恢复筑牢基础
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是衡量生态文明程度、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水平持续改善。地表水水质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2.6%,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大气环境质量也持续高位改善,全省pm₂.₅平均浓度降至20微克/立方米。同时,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为89.7%,继续保持“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以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基础,广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日益提升。”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厅目前正制定贯彻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将重点增强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广东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完善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设计上发力,发布《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及《广东省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行动计划(2023-2030年)》,加快推进广东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注重建立多层级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建设以华南国家植物园和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为引领的区域性物种迁地保护体系,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
广东实施重点物种保护工程,带动野生动植物普遍保护,建立9个国家级保护中心,在苏铁、兰花、木兰、大熊猫、朱鹮、中华穿山甲、华南虎等物种的迁地保护、种质资源保存、繁育和回归野外等方面取得突破,有力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强化司法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在省市县三级全面建立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监管体系,同时积极推动野生动物调查监测、收容救护、疫病监测“三合一”体系建设,持续提升我省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以及野生动物救护和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
强化区域优势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记者了解到,广东将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朝着建成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双园”之省的目标前进,持续推进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珍稀濒危物种拯救繁育以及遗传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等工作,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筑牢祖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绿美广东篇章。
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广东将强化区域优势,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以南岭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逐步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和森林、湿地、风景、地质、海洋等各类自然公园组成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以华南植物园为引领,逐步建立完善由动物园、植物园、扩繁基地、迁地保护中心等构成的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广东将建立协调机制,并编制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建立完善生物多样性监管监测评估体系。”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将继续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继续实施重要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统筹国土绿化、高质量水源林建设、红树林保护恢复等重点工程,推进石漠化沙化地区、湿地等重要生态区域保护修复,为野生动物的迁徙和植物的繁播提供生态廊道。
另外,完善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加快构建和完善陆海统筹、空天地一体的生态监测网络,结合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监测数据,定期开展生态状况遥感调查评估,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实地核查并逐步开展保护成效评估等。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