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流油!珠海百年老店半个月卖出两万条!满满都是料……

 龙舟起,糯米香。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迎仲夏。

 

我们常常习惯用美食来纪念

每一个特殊的节日,

久而久之,

那些美食的味道

便与故乡、与思念、与亲人

划上了等号。

 

 

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

传统节日端午又到了,

五花八门的咸甜粽子大家各有所爱,

也代表着各自家乡的味道。

但在许多老广的心目中,

依旧十分钟爱传统手工萝兜粽

 

 

 

01

 “粽”头好戏:百年饼店跨界做粽子 

 

 

说到端午美食,自然离不开粽子

是端午的节日食品,

古称角黍,千百年来盛行不衰

承载了几千年来国人的深刻情怀。

 

 

唐家麦记手工饼是流传于

珠海市唐家湾镇一带的传统食品,

在珠三角享誉近百年。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麦记”由许老先生创立,

传统的手艺一代代传下来,

至今已是第四代。

 

| 上图为许叶阳 |

 

麦记第四代传人许叶阳说,

“麦记的月饼很多老街坊都知道,

做月饼和做粽子都是传统手工艺,

同样是用手的温度呵护着传统美食的生命力,

我希望我们三兄弟的传统手工艺

可以做出更多的传统美食。”

 

 

麦记三兄弟在众多粽子里,

选择了萝兜粽,

它也被老广称作粽界的“模特”,

份量十足,1个顶3个,

形如圆柱,粗如手臂,

还是经典的红豆蛋黄鲜肉口味。

 

 

许师傅介绍,

他们从农历三月就开始收割萝兜叶,

然后准备粽子需要用到的各种食材,

三兄弟还会选择

两到三种相同食材、不同来源的原材料,

亲自尝过后再选用。

 

 

每年的农历四月中旬开始集结人手包粽子,

大概半个月的时间,

麦记会卖出两万条粽子。

 

 

 

02

“粽”享韧滑:

 十几道工序,为了一口软糯咸香 

 

许师傅介绍道,

传统萝兜粽,从田园到餐桌,

需要历经十几道工序。

 

萝兜叶“批勒”“去青”

 

走进许师傅的萝兜园,

可见成熟的萝兜叶长达两米,

呈墨绿色且色泽光亮,

叶的两边和背部中脉均有锋利的尖刺。

 

 

 

新鲜采摘的萝兜叶,首先要去刺

也叫做“批勒”。

 

完成去刺的萝兜叶还要“去青”,

即用大锅沸水煮,

去掉植物的草腥和青涩味,

让叶身变得柔软而可塑。

 

 

叶子卷成圆筒

 

晾晒完成后的萝兜叶,

就可以正式拿来包粽子了。

 

 

许师傅拿来一个木质的模具,

“先将叶子的一端折一个底兜,

利用夹子定型,

然后让叶子顺着木质模具一圈一圈

往上环绕包裹,

最终形成一个筒状的外壳。”

 

 

许师傅介绍说,

这个木质的模具是他自己做的,

目的是让麦记的

每条粽子都能大小如一,长短相同。

 

塞入满满馅料

 

 

糯米、红豆、五花肉、咸蛋黄相互交融,

每一样食材“入库”后,

许师傅都要用筷子戳一戳,

“这样是为了粽子更紧实,

让肉和米之间的空隙变得更小,

煮的时候就不会漏。”

 

 

塞入糯米等馅料,

末端用同样的方法起角封顶,

最后用咸水草包扎裹实即可。

 

 

包粽方法看似简单,

但操作起来实属不易,

稍有不慎便会导致萝兜叶散开,

馅料散落一地。

 

让粽子更香的秘诀

 

 

经过整整9小时的烹制,

华丽变身成为一条身材饱满、一口流油,

“以一抵十”的豪华版粽子。

 

许师傅特别介绍,

经过9小时煮熟后的萝兜粽

还要让它们在锅里静置一晚,

目的是让肉和咸蛋黄的香味与糯米

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萝兜粽上桌后宜竖切,

一分为二之后的粽子,馅料清晰可见,

轻轻咬上一口,

糯米的香味裹挟着

五花肉、红豆、咸蛋黄等馅料的味道,

一同刺激着味蕾,

糯而不烂、肥而不腻、

肉嫩味香、咸甜适中!

 

还有一股和常见的粽子不同的清香,

这种香味,来源于萝兜叶。

因而,

萝兜粽香滑可口,食而不腻

 

 

“那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人情味道。” 

 许师傅坚信,

 只要用心做,一定能做好。

 

记忆里的端午,

似乎总带着一股清甜的粽叶香。

手工裹粽,用手的温度,

呵护着传统美食的生命力。

萝兜叶的清香融入到粽子里,

口感软糯韧滑,

今天是端午,你吃到萝兜粽了吗?

 

 

 

文字:周晓晴
图片:陈佳哲
海报:刘轶男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
一口流油!珠海百年老店半个月卖出两万条!满满都是料……
观海融媒 2023-06-22 09:00

 龙舟起,糯米香。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迎仲夏。

 

我们常常习惯用美食来纪念

每一个特殊的节日,

久而久之,

那些美食的味道

便与故乡、与思念、与亲人

划上了等号。

 

 

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

传统节日端午又到了,

五花八门的咸甜粽子大家各有所爱,

也代表着各自家乡的味道。

但在许多老广的心目中,

依旧十分钟爱传统手工萝兜粽

 

 

 

01

 “粽”头好戏:百年饼店跨界做粽子 

 

 

说到端午美食,自然离不开粽子

是端午的节日食品,

古称角黍,千百年来盛行不衰

承载了几千年来国人的深刻情怀。

 

 

唐家麦记手工饼是流传于

珠海市唐家湾镇一带的传统食品,

在珠三角享誉近百年。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麦记”由许老先生创立,

传统的手艺一代代传下来,

至今已是第四代。

 

| 上图为许叶阳 |

 

麦记第四代传人许叶阳说,

“麦记的月饼很多老街坊都知道,

做月饼和做粽子都是传统手工艺,

同样是用手的温度呵护着传统美食的生命力,

我希望我们三兄弟的传统手工艺

可以做出更多的传统美食。”

 

 

麦记三兄弟在众多粽子里,

选择了萝兜粽,

它也被老广称作粽界的“模特”,

份量十足,1个顶3个,

形如圆柱,粗如手臂,

还是经典的红豆蛋黄鲜肉口味。

 

 

许师傅介绍,

他们从农历三月就开始收割萝兜叶,

然后准备粽子需要用到的各种食材,

三兄弟还会选择

两到三种相同食材、不同来源的原材料,

亲自尝过后再选用。

 

 

每年的农历四月中旬开始集结人手包粽子,

大概半个月的时间,

麦记会卖出两万条粽子。

 

 

 

02

“粽”享韧滑:

 十几道工序,为了一口软糯咸香 

 

许师傅介绍道,

传统萝兜粽,从田园到餐桌,

需要历经十几道工序。

 

萝兜叶“批勒”“去青”

 

走进许师傅的萝兜园,

可见成熟的萝兜叶长达两米,

呈墨绿色且色泽光亮,

叶的两边和背部中脉均有锋利的尖刺。

 

 

 

新鲜采摘的萝兜叶,首先要去刺

也叫做“批勒”。

 

完成去刺的萝兜叶还要“去青”,

即用大锅沸水煮,

去掉植物的草腥和青涩味,

让叶身变得柔软而可塑。

 

 

叶子卷成圆筒

 

晾晒完成后的萝兜叶,

就可以正式拿来包粽子了。

 

 

许师傅拿来一个木质的模具,

“先将叶子的一端折一个底兜,

利用夹子定型,

然后让叶子顺着木质模具一圈一圈

往上环绕包裹,

最终形成一个筒状的外壳。”

 

 

许师傅介绍说,

这个木质的模具是他自己做的,

目的是让麦记的

每条粽子都能大小如一,长短相同。

 

塞入满满馅料

 

 

糯米、红豆、五花肉、咸蛋黄相互交融,

每一样食材“入库”后,

许师傅都要用筷子戳一戳,

“这样是为了粽子更紧实,

让肉和米之间的空隙变得更小,

煮的时候就不会漏。”

 

 

塞入糯米等馅料,

末端用同样的方法起角封顶,

最后用咸水草包扎裹实即可。

 

 

包粽方法看似简单,

但操作起来实属不易,

稍有不慎便会导致萝兜叶散开,

馅料散落一地。

 

让粽子更香的秘诀

 

 

经过整整9小时的烹制,

华丽变身成为一条身材饱满、一口流油,

“以一抵十”的豪华版粽子。

 

许师傅特别介绍,

经过9小时煮熟后的萝兜粽

还要让它们在锅里静置一晚,

目的是让肉和咸蛋黄的香味与糯米

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萝兜粽上桌后宜竖切,

一分为二之后的粽子,馅料清晰可见,

轻轻咬上一口,

糯米的香味裹挟着

五花肉、红豆、咸蛋黄等馅料的味道,

一同刺激着味蕾,

糯而不烂、肥而不腻、

肉嫩味香、咸甜适中!

 

还有一股和常见的粽子不同的清香,

这种香味,来源于萝兜叶。

因而,

萝兜粽香滑可口,食而不腻

 

 

“那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人情味道。” 

 许师傅坚信,

 只要用心做,一定能做好。

 

记忆里的端午,

似乎总带着一股清甜的粽叶香。

手工裹粽,用手的温度,

呵护着传统美食的生命力。

萝兜叶的清香融入到粽子里,

口感软糯韧滑,

今天是端午,你吃到萝兜粽了吗?

 

 

 

文字:周晓晴
图片:陈佳哲
海报:刘轶男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