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国公共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该国出现首例猴痘ib变异株病例。这也是世卫组织上周为猴痘疫情拉响全球公共卫生警报后,全球第二例、亚洲首例ib变异株病例。
与以往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性接触传播不同,此次发现的ib型变异病毒还可以通过分泌物(如呼吸道飞沫)、皮疹或受污染物品等方式进行传播。
泰国卫生部疾控部门称,这名猴痘病毒“分支ib”型变异毒株检测呈阳性的患者是一名欧洲男性,8月22日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他感染的是猴痘病毒“分支ib”型变异毒株。新型毒株的致死率为3%,目前已在多个非洲国家蔓延。在已知的致命病例中,5岁以下患者的比例超过了60%。
此次猴痘疫情青少年儿童成“重灾区”
8月24日,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赵雷告诉记者,猴痘病毒分为两个进化分支:分支i和分支ii。分支i曾称为中非分支或刚果盆地分支;分支ii曾称为西非分支,进一步分为iia和iib分支。
“猴痘ib分支病毒于2023年9月在刚果(金)南基伍省的猴痘疫情中被检出,2024年8月14日,世卫组织宣布猴痘疫情为‘国际关注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猴痘ib分支。”赵雷说。
赵雷介绍,过去在猴痘病毒的预防上主要强调直接接触或性接触传播。但此次在泰国发现的“分支ib”型变异毒株具有新的进化支i谱系。“该谱系让病毒不仅可以通过动物传播,还可以通过人体的分泌物(如呼吸道飞沫)、皮疹或受污染物品等方式进行传播,更具有威胁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猴痘疫情青少年儿童成为“重灾区”。根据8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关于2024年猴痘病例激增问题的第一次会议,此次受影响最大的人群是妇女和15岁以下的儿童。儿童占病例人数的70%以上,占死亡人数的85%,儿童的致死率是成人的四倍。
中国海关紧急提醒
2024年8月16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关于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
公告称,为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保护人民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规定,现发布公告如下:
一、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地区)的人员,如接触过猴痘病例或出现发热、头痛、背痛、肌痛、淋巴结肿大、皮疹和黏膜疹等症状,入境时应主动向海关申报,海关人员将按规定程序采取医学措施并开展采样检测。
二、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地区)且被污染或有被污染可能的交通运输工具、集装箱、货物、物品,应按规定程序实施卫生处理。
本公告内容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6个月。期间对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新增的发生猴痘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按本公告执行。
新闻多一点
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既往猴痘主要流行于中非与西非地区。目前全球已有111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猴痘病例。2023年5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研判后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猴痘对公众的感染风险低。
感染了猴痘会有什么临床表现?
猴痘病毒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
先是出现寒战、发热(多在38.5℃以上),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
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多见于面部和四肢,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皮疹经历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约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
2-4周后结痂脱落,轻则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重则留下瘢痕,可长达数年。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呕吐和腹泻引起的严重脱水、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等。
2022年以来发现的病例临床表现相对较轻且不典型。
猴痘的传染源有哪些?
猴痘病毒的宿主尚不明确,目前认为非洲啮齿类(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可能为其自然宿主。传染源包括感染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灵长类动物、患者。病例出现症状后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前具有传染性。病例出现症状前4天内可能具有传染性。
猴痘如何传播?
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人的皮肤及黏膜病变渗出物、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及其它体液传播;也可通过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接触被感染的动物或人污染的物品和表面、长时间近距离吸入感染者的飞沫或飞沫核、母婴传播等传播。2022年5月以来的全球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传播。
谁有感染猴痘的风险?
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2022年5月以来的全球疫情,96%的感染者为青壮年男性(中位年龄34岁),与疫情主要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发生有关。
如何预防猴痘?
(1)避免与疑似猴痘患者进行密切接触,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
(2)避免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和材料,例如餐具、杯具、床上用品、毛巾或衣服等。
(3)避免在猴痘疫情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5)提高猴痘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做好自我症状监测。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可疑动物和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或暴露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封面图:新华社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宋显晖
近日,泰国公共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该国出现首例猴痘ib变异株病例。这也是世卫组织上周为猴痘疫情拉响全球公共卫生警报后,全球第二例、亚洲首例ib变异株病例。
与以往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性接触传播不同,此次发现的ib型变异病毒还可以通过分泌物(如呼吸道飞沫)、皮疹或受污染物品等方式进行传播。
泰国卫生部疾控部门称,这名猴痘病毒“分支ib”型变异毒株检测呈阳性的患者是一名欧洲男性,8月22日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他感染的是猴痘病毒“分支ib”型变异毒株。新型毒株的致死率为3%,目前已在多个非洲国家蔓延。在已知的致命病例中,5岁以下患者的比例超过了60%。
此次猴痘疫情青少年儿童成“重灾区”
8月24日,武汉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赵雷告诉记者,猴痘病毒分为两个进化分支:分支i和分支ii。分支i曾称为中非分支或刚果盆地分支;分支ii曾称为西非分支,进一步分为iia和iib分支。
“猴痘ib分支病毒于2023年9月在刚果(金)南基伍省的猴痘疫情中被检出,2024年8月14日,世卫组织宣布猴痘疫情为‘国际关注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猴痘ib分支。”赵雷说。
赵雷介绍,过去在猴痘病毒的预防上主要强调直接接触或性接触传播。但此次在泰国发现的“分支ib”型变异毒株具有新的进化支i谱系。“该谱系让病毒不仅可以通过动物传播,还可以通过人体的分泌物(如呼吸道飞沫)、皮疹或受污染物品等方式进行传播,更具有威胁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猴痘疫情青少年儿童成为“重灾区”。根据8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关于2024年猴痘病例激增问题的第一次会议,此次受影响最大的人群是妇女和15岁以下的儿童。儿童占病例人数的70%以上,占死亡人数的85%,儿童的致死率是成人的四倍。
中国海关紧急提醒
2024年8月16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关于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
公告称,为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保护人民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规定,现发布公告如下:
一、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地区)的人员,如接触过猴痘病例或出现发热、头痛、背痛、肌痛、淋巴结肿大、皮疹和黏膜疹等症状,入境时应主动向海关申报,海关人员将按规定程序采取医学措施并开展采样检测。
二、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家(地区)且被污染或有被污染可能的交通运输工具、集装箱、货物、物品,应按规定程序实施卫生处理。
本公告内容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6个月。期间对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新增的发生猴痘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按本公告执行。
新闻多一点
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既往猴痘主要流行于中非与西非地区。目前全球已有111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猴痘病例。2023年5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研判后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猴痘对公众的感染风险低。
感染了猴痘会有什么临床表现?
猴痘病毒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
先是出现寒战、发热(多在38.5℃以上),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
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多见于面部和四肢,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皮疹经历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疱疹和脓疱疹多为球形,直径约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
2-4周后结痂脱落,轻则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重则留下瘢痕,可长达数年。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呕吐和腹泻引起的严重脱水、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等。
2022年以来发现的病例临床表现相对较轻且不典型。
猴痘的传染源有哪些?
猴痘病毒的宿主尚不明确,目前认为非洲啮齿类(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可能为其自然宿主。传染源包括感染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灵长类动物、患者。病例出现症状后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前具有传染性。病例出现症状前4天内可能具有传染性。
猴痘如何传播?
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人的皮肤及黏膜病变渗出物、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及其它体液传播;也可通过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接触被感染的动物或人污染的物品和表面、长时间近距离吸入感染者的飞沫或飞沫核、母婴传播等传播。2022年5月以来的全球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传播。
谁有感染猴痘的风险?
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2022年5月以来的全球疫情,96%的感染者为青壮年男性(中位年龄34岁),与疫情主要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发生有关。
如何预防猴痘?
(1)避免与疑似猴痘患者进行密切接触,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
(2)避免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和材料,例如餐具、杯具、床上用品、毛巾或衣服等。
(3)避免在猴痘疫情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5)提高猴痘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做好自我症状监测。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可疑动物和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或暴露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封面图:新华社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宋显晖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