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大家(2024年7月29日)

情系一条路

——珠海情侣路小记

□ 田 瑛

不走一下这条情侣路,等于没有来过珠海。每天经过渔女眼前的人大多成双结对,当然也不乏形单影只者,包括孤独的老人。

这是我个人微信朋友圈的一则导语。多年以来,无数次乘车出入珠海,必然经过蜿蜒于海边的这条情侣路,却从没有在此停留。不久前,仿佛填补一次人生空白,我又一次到来,再没有错过,特意下车,汇入熙熙嚷嚷的人流,并且贴近渔女雕像,驻足沉思良久。作为珠海的标志,雕像融仙女的高贵与渔女的淳朴于一体,屹立在距岸边一步之遥的海滩,瞩望着路上的行人,准确地说,瞩望着这座因她而名的年轻城市。

走遍天下,以爱情命名的地名很多,然名副其实者少见。珠海的情侣路倒是一个例外。路名缘起渔女的出现。渔女是女神化身,她从神话传说中走来,手捧一颗珍珠,以仙女下凡的方式降临人间,和渔家男儿海鹏相遇,相爱,并且终成眷属。然而任何爱情不只是演绎浪漫,难免遭遇挫折,坎坷。一场暴风雨肆虐了这个叫香炉湾的渔村,卷走了祭坛上的镇村之宝——香炉。香炉于当地渔民而言,视作命根子一样重要,失去它,意味着灾难将至。人们急于找回香炉,否则暴风雨就不会停歇,那么后果可想而知,整个渔村将永无宁日。经过全村人多方努力搜寻,终也徒劳,事实证明香炉不能够失而复得,人们不得不选择放弃,一种比天灾更加严重的失望情绪笼罩着香炉湾。当然,还不至于绝望,绝处逢生的机会依然存在,那便是需要渔女献出她心爱的珍珠,这颗同样具有神力的珍珠,可以替代香炉,让渔村重归安好。但这有一个前提,得以渔女的生命作为代价,珍珠和渔女的身体须臾不离,她若贡献珍珠等于以命作保。决定的权利掌握在渔女手中。其实结果已无悬念,渔女无私奉献了自己,这便注定了一场爱情的悲剧结局。

为了纪念渔女,香炉湾从此开始养殖珍珠,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神话的延续。后来,随着人口增多,产能扩大,一个初具规模的城市业已形成,香炉湾更名势在必然。于是,人们取玉珠的珠和海鹏的海,二者合一为珠海,这便是珠海的由来。

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静流淌。不知不觉中,珠海迎来了一场巨变,也许是命运的眷顾,抑或是上天垂青,国家给予了珠海经济特区的地位。随着经济发展,给这座城市竖立一尊雕像提上了议事日程。城市的决策层、规划者,包括雕塑家,几乎不约而同想到了神话中的渔女。但具体如何造型,却颇费周折。最初草案,是渔女手捧珍珠置于胸前的姿态,后来几经修改,其中让渔女置身一条鱼背之上颇具创意。但这一设计终未被采纳,原因是渔女近乎完美的仙女模样有失真实,表现一个平凡朴实的渔女形象最后成了所有人的共识。最大的亮点是,渔女改手捧为托举,这一改变可谓神来之笔,渔女的身段一下子得以舒展,无形中增加了高度。苗条而修长,这不正是渔家姑娘应该拥有的身姿吗?于是,一座高达8.7米、重10吨、由70件花岗岩石组合而成的石雕终于落成,这个标志珠海城徽的渔女雕像出水芙蓉般惊艳了世人。对于珠海人,渔女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她颈戴项珠,腰系网具,裤脚轻挽,双手高举一颗璀璨珍珠,面露微笑而又含羞的神情,永远定格在临近海滨的水面上,那颗珍珠如同真正的明珠高悬,向人间播撒着光明和温暖。

有了爱情故事作铺垫,情侣路的诞生就在情理之中了。它紧贴着海岸线逶迤连绵,几乎将整个城市揽入怀中。这条路与珠海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与其命运休戚相关也不为过。它不仅供行人散步,沿途呼吸新鲜空气,观赏海景,更是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好去处。它不知成就了多少桩姻缘已无从考据,由此经过的婚嫁花车更是不计其数。这些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情侣,没有理由不相信,是女神赐予了他们爱情,并继续得到其护佑或加持。沉浸在婚庆喜悦中的新人,在你们婚礼流程单里,风光地走一趟情侣路,几乎成了所有人的共同仪式,但你们是否知道足下这块土地的历史和情侣路的来由?作为父辈,我有幸赶上了其中一次途经的车队,亲眼目睹或见证了千篇一律的爱情场景,花车浩荡的阵势,令我震撼又百感交集。我明白,这绝非简单的走过场,它所隐含的文化意义是深远的。不远处,你们心目中的女神——渔女,正一如既往地迎接你们的到来,然后目送你们远去,从车队出现到消失,她始终神情专注,不曾眨一下眼,这是把一种爱的执着传递给你们,只有珠海的年轻人独享这份殊荣。当然,情侣路非青年人专利,但凡有情人,包括中老年人,应该都有份。如本文开头所述,我曾特意来此一游,这是一个异地老人的专程造访。没有人留意到我踽踽独行的身影。明知不合时宜,甚至煞风景, 我却偏要我行我素来凑一下热闹。没想到大有收获,一对老年夫妇的出现化解了我的尴尬。他们居然在拍婚纱照。时值黄昏,此情此景岂不是天人合一的最佳注解?这对老人够浪漫的,我在一旁观察良久,揣度他们属于哪一类爱情?复婚?再婚?还是补拍?我决定探个究竟得到答案,便大胆前去表达一个同辈人的祝福,方知他们来自外地,原本是一对恩爱夫妻,到珠海旅游,这一天正巧是他们结婚30周年纪念日,以拍婚纱照的方式和情侣路结缘。待我走远,回头一看,他们还在原地逗留,整个香炉湾因而真的显得夕阳无限好了。

岁岁年年,情侣路上不断上演着各种爱情故事,所以以爱的名义命名的这条路,当实至名归。

田瑛 《花城》杂志原主编,作家。迄今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龙脉》《大太阳》《生还》,散文集《未来的祖先》。主要作品有:《大太阳》《炊烟起处》《早期的稼穑》《生还》《未来的祖先》等,被评论界誉为写出了另一种湘西。

等待(拟旖斑蝶)

陈敢清 摄

剧人刘锦云

□ 蒋 力

剧作家锦云先生,于2024年6月13日病逝,终年八十六岁。

锦云编剧的话剧,我看过《狗儿爷涅槃》《背碑人》《阮玲玉》《风月无边》。记得上世纪80年代看“狗儿爷”时,满场观众的掌声、笑声甚至叫好声此起彼伏;记得我当时的领导、《中国文化报》副总编阎纲为之写的剧评;记得马恩然扮演的老地主祁永年俏皮的台词:“这辈子连根直溜的黄瓜都没吃过。”这样的台词,没有深厚生活底蕴的人是编不出来的。看过《背碑人》,我写了一篇随笔,题为《海爷爷的幽默》。观《阮玲玉》,激励我想写个同名的歌剧剧本,后来听说有人要做音乐剧,减了我的兴头,作罢。《风月无边》我也写了剧评,后来想收入我的《书生札记》一书,也未收成,到现在还是“未发稿”。

二十余年里,我与锦云老师接触不多,印象较深的三次,都可一记。

第一次是在北京人艺的院长办公室,谈人艺的现状和发展。我那时辞了固定工作,不敢下海,做了个自由撰稿人,为我搭线的是人艺的青年演员、编剧、才女郑天玮。锦云老师很能聊,聊得开也收得拢,对剧院的历史与现状、地位与尴尬,均了然于心。不知不觉就聊到了饭口,他让办公室的人从食堂打了两份饭。我俩边吃边聊。饭毕,采访结束。采访稿写出后,我请锦云过目,他也动笔修改了几处。在《光明日报》发表后,他跟天玮说:“小文不错嘛!”我让天玮转告他:我不敢写得那么酣畅,而且有点拘谨。

后两次都是一起开会,歌剧的研讨会。锦云老师没写过歌剧剧本,参加歌剧的研讨会,必是事出有因。

一次是总政歌剧团的《野火春风斗古城》。这部歌剧,我看了五遍,参加了三次研讨会,与锦云老师同会的那次,只有刘诗嵘、胡士平、黄奇石等几位歌剧界前辈,我是晚生,以听为主。不知锦云老师那次是不是评委,记得他谈了一点人物关系,谈了戏里用的华北从保定到乐亭一带的曲艺音乐,说他看戏时听得很亲切。那时,还没有明确倡导“民族歌剧”之举,只能说,他感到的亲切和对亲切的肯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切反应。

再一次是在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八月桂花遍地开》的研讨会上。头一天我在剧场就见到锦云老师,还打了招呼。那次已是多年不见,已知他患大病一场,再次出山,是应了张曼君导演之约,把不算冷饭的《狗儿爷涅槃》再炒一遍,改成了秦腔剧本,拿到大西北的宁夏去排演。

会后聚餐,湖北省歌剧舞剧院院长卢向荣兄拉我与主创——导演张曼君、作曲王原平同桌,自然有锦云老师。不知为何,那天的会,几位编剧没有参加,或许只有其中的一位。我们这桌喝了一点白酒。我给锦云老师面前摆了一杯。曼君导演制止说:医生不让他喝酒。锦云眼神瞟向曼君,有乞求意。我说:摆着,摆在跟前儿,不能喝,看看,过会儿就喝了。果然,看我们几杯下肚,锦云不禁低头凑近酒杯,又端起杯来,凑到鼻子下面,亦嗅亦闻,然后悠悠道:真香啊!我们鼓励他:抿一口,小口,没关系的。曼君不语。锦云如得圣旨,真的小抿。既不过瘾又很知足的神态立即浮现,话也稍多了一些,当然,话不离戏。

这顿小酒喝完,十年相忘于江湖,却又怎忘得了呢?我羡慕锦云被曼君激将、激活于老当益壮至风烛残年的十余年间,在戏曲创作中活色生香,所获所得,几可与他中年以后的话剧创作平分秋色。今年,锦云的新戏《永定门里》上演。首演于人艺院庆前月余,他撒手而去于院庆的次日,又一月,剧本在《剧本》杂志发表。

这个剧本,改编自一部电视剧。“改编”这词,或许不准确,但用了那部电视剧的故事,是无误的。当初电视剧拍摄时,欲邀郑天玮主演,而郑氏正在心无旁骛地创作话剧剧本《古玩》。舍主演,保剧本,天玮在锦云老师的支持下,拒绝了诱惑,明确了取舍。1997年,话剧《古玩》首演,今已成为人艺的优秀保留剧目之一。而《永定门里》这个剧本,在锦云卸任人艺院长后不久即已完成,延宕了三任院长后,才搬上舞台。其中还有故事,定有曲折,随着锦云的去世,大概也不会有人好奇了。

蒋力 中央歌剧院研究员、歌剧音乐剧制作人兼导演、作家、评论家,有《墓歌集》《书生札记》《杨联陞别传》《王叔晖画传》等十种文艺专著出版。

风,让梦挺立起来(组诗)

□ 华万里

五月

五月,在我与枇杷的对视中

发现,每一粒中

都有甜蜜的时光,弧独的硬核

饱满的爱,这让四月挺高胸脯

为枇杷献出10首准备好的新诗

这让六月提前赞美

声声灿烂

我剥开一颗枇杷,找出了乡愁的泪水

风,让梦挺立起来

说到夜晚我从不感到黑暗

除了月亮在上

还有星星

照耀着狗吠中的灯火

谚语的银色绒毛

夜蝴蝶不再飞

叮挂在香气的背面

在琥珀色的紫瞳孔里,思量着

黄牡丹与红丁香的殊异

我自身也发光

除了躯干和四肢的燃烧

还有诗句中

写过的纵横枝丫,它们

尚无灰烬

今晚的白枕头边

夜空湛蓝

风,让梦挺立起来

我要把那只蝴蝶喊出来

我不同紫藤花对语

我只在它掩映的窗口

凝视。我想把那只蝴蝶喊出来

没有其它的事,只想多看它几眼

我只是不想它在春眠中睡得太久

折损了翅膀和花纹。因为,我知道

爱情就是一只苦闷之蝶

来自情感的蛹

蝴蝶容易轻易负伤

喜欢落泪。我要把它喊出来

我的词语为其生,而不能

成为笔画的灰烬。我的诗歌

因其惊艳,也许

我就能因一只蝴蝶的爱恋

而怒发冲冠。我要把它喊出来

像喊她一样,从闺房的花苞

因为那朵花里

不能只有半边春天

天空显得方了,而鹰,还在

那么圆地盘旋

一圈,又一圈,目光犀利,大翅时而竖立

时而横扫,而铁爪下伸

也许,一个俯冲

就会扯直那个歪曲河流的巨大急湾

或者,毫不犹豫地

提走那座

在江边困惑了很久的山峦

幸福的光

一声蝴蝶的惊叹

“近处的大丽花令人目眩”,来不及

细数香蕊

众鸟之鸣,已为我加冕——因我的诗中

果实累累

因太阳来了,她的微笑

像淡淡闪光的幸福

鸟在鸣叫

鸟在鸣叫,时间非常清脆

我坐在白石头上

听凭翠绿的声波把我渲染,此起彼伏的

清新震动,像按下又跳起的琴键

记忆,回到数千年前

我在一生多次坐着的地方

坐下来眺望和沉思

一群鸟求爱

一朵花绯红,顿时

冷风开窍——

幸福有时也是一种折磨

推着一车晚霞回家

落日不但让天空有了另一种壮丽

而且也让我

多出了一个余晖明亮的想法——

在这废弃的砖厂

借一辆木架结构的手推车,推着

一车晚霞回家

华万里 重庆人,中国作协会员,参加《诗刊》首届“青春回眸”诗会,诗作曾获四川省一、二届文学奖、重庆文学奖等40余项省市以上奖励,出版《轻轻惊叫》等多部诗集。

寻 找(组诗)

□ 钟建平

寻找

在一个名叫唐家湾的小镇

弯弯的小巷

苍茫的暮色

引领我穿越斑驳的时光

是因为爱情

寻找

还是因为梦想

寻找

老去的时光

没能给出答案

而此时

从老树上跌落的花瓣

悄然落在时光的边缘

俯瞰荷包岛

是蓝天投入大海的怀抱

还是大海张开怀抱拥抱蓝天

多么澄澈的两颗心灵

天与地

彼此相拥

融合为一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合奏一曲

天地大爱

命运

偶然

一枚叶子飘落在案前

透过叶子清晰的脉络

看见花朵的影子

闻到淡淡的花香

叶子的跌落

花朵的凋零

是所有生命的必然结局

然而它们的过程却千差万别!

理想

眼前的一座山被烟雨掩盖

就像此刻的你

在我的心中变得模糊不清

变化的只是时间

还是彼此的距离

来不及追问

已由春及冬

由近至远

生命流逝

一切如初!

浮石湾的石头

平凡得不能再平凡

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千万年来躺卧在这海湾

见证着岁月的沧海桑田

啊,平凡的石头

每一颗都记录着不平凡的自然故事

啊,普通的石头

每一颗都回响着不普通的历史之声

你是岁月的年轮

你是历史的印记

我和你的邂逅

是超越物种间的美丽相遇!

黄色的蝴蝶

一个周日的早晨

我在城市街道上驾车

看见一群黄色的蝴蝶

从春天的枝头上飞落

她们在风中翩翩起舞

然后,像流星般殒落

这是她们既定的命运

我们也是一群时间的不速之客

来自这座城市之外的四面八方

在这座城市与另一座城市之间穿梭

多少年以后

我们忘记了来自何方

也不知道将向何处去

我们将成为它们其中的一员

我们的梦安在?

我们的根安在?

我们的故乡安在?

钟建平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珠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个人作品集15部,作品多次获奖并被收入国内外100多种选本。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
湾韵|大家(2024年7月29日)
珠海特区报 2024-07-29 13:16

情系一条路

——珠海情侣路小记

□ 田 瑛

不走一下这条情侣路,等于没有来过珠海。每天经过渔女眼前的人大多成双结对,当然也不乏形单影只者,包括孤独的老人。

这是我个人微信朋友圈的一则导语。多年以来,无数次乘车出入珠海,必然经过蜿蜒于海边的这条情侣路,却从没有在此停留。不久前,仿佛填补一次人生空白,我又一次到来,再没有错过,特意下车,汇入熙熙嚷嚷的人流,并且贴近渔女雕像,驻足沉思良久。作为珠海的标志,雕像融仙女的高贵与渔女的淳朴于一体,屹立在距岸边一步之遥的海滩,瞩望着路上的行人,准确地说,瞩望着这座因她而名的年轻城市。

走遍天下,以爱情命名的地名很多,然名副其实者少见。珠海的情侣路倒是一个例外。路名缘起渔女的出现。渔女是女神化身,她从神话传说中走来,手捧一颗珍珠,以仙女下凡的方式降临人间,和渔家男儿海鹏相遇,相爱,并且终成眷属。然而任何爱情不只是演绎浪漫,难免遭遇挫折,坎坷。一场暴风雨肆虐了这个叫香炉湾的渔村,卷走了祭坛上的镇村之宝——香炉。香炉于当地渔民而言,视作命根子一样重要,失去它,意味着灾难将至。人们急于找回香炉,否则暴风雨就不会停歇,那么后果可想而知,整个渔村将永无宁日。经过全村人多方努力搜寻,终也徒劳,事实证明香炉不能够失而复得,人们不得不选择放弃,一种比天灾更加严重的失望情绪笼罩着香炉湾。当然,还不至于绝望,绝处逢生的机会依然存在,那便是需要渔女献出她心爱的珍珠,这颗同样具有神力的珍珠,可以替代香炉,让渔村重归安好。但这有一个前提,得以渔女的生命作为代价,珍珠和渔女的身体须臾不离,她若贡献珍珠等于以命作保。决定的权利掌握在渔女手中。其实结果已无悬念,渔女无私奉献了自己,这便注定了一场爱情的悲剧结局。

为了纪念渔女,香炉湾从此开始养殖珍珠,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神话的延续。后来,随着人口增多,产能扩大,一个初具规模的城市业已形成,香炉湾更名势在必然。于是,人们取玉珠的珠和海鹏的海,二者合一为珠海,这便是珠海的由来。

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静静流淌。不知不觉中,珠海迎来了一场巨变,也许是命运的眷顾,抑或是上天垂青,国家给予了珠海经济特区的地位。随着经济发展,给这座城市竖立一尊雕像提上了议事日程。城市的决策层、规划者,包括雕塑家,几乎不约而同想到了神话中的渔女。但具体如何造型,却颇费周折。最初草案,是渔女手捧珍珠置于胸前的姿态,后来几经修改,其中让渔女置身一条鱼背之上颇具创意。但这一设计终未被采纳,原因是渔女近乎完美的仙女模样有失真实,表现一个平凡朴实的渔女形象最后成了所有人的共识。最大的亮点是,渔女改手捧为托举,这一改变可谓神来之笔,渔女的身段一下子得以舒展,无形中增加了高度。苗条而修长,这不正是渔家姑娘应该拥有的身姿吗?于是,一座高达8.7米、重10吨、由70件花岗岩石组合而成的石雕终于落成,这个标志珠海城徽的渔女雕像出水芙蓉般惊艳了世人。对于珠海人,渔女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她颈戴项珠,腰系网具,裤脚轻挽,双手高举一颗璀璨珍珠,面露微笑而又含羞的神情,永远定格在临近海滨的水面上,那颗珍珠如同真正的明珠高悬,向人间播撒着光明和温暖。

有了爱情故事作铺垫,情侣路的诞生就在情理之中了。它紧贴着海岸线逶迤连绵,几乎将整个城市揽入怀中。这条路与珠海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与其命运休戚相关也不为过。它不仅供行人散步,沿途呼吸新鲜空气,观赏海景,更是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好去处。它不知成就了多少桩姻缘已无从考据,由此经过的婚嫁花车更是不计其数。这些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情侣,没有理由不相信,是女神赐予了他们爱情,并继续得到其护佑或加持。沉浸在婚庆喜悦中的新人,在你们婚礼流程单里,风光地走一趟情侣路,几乎成了所有人的共同仪式,但你们是否知道足下这块土地的历史和情侣路的来由?作为父辈,我有幸赶上了其中一次途经的车队,亲眼目睹或见证了千篇一律的爱情场景,花车浩荡的阵势,令我震撼又百感交集。我明白,这绝非简单的走过场,它所隐含的文化意义是深远的。不远处,你们心目中的女神——渔女,正一如既往地迎接你们的到来,然后目送你们远去,从车队出现到消失,她始终神情专注,不曾眨一下眼,这是把一种爱的执着传递给你们,只有珠海的年轻人独享这份殊荣。当然,情侣路非青年人专利,但凡有情人,包括中老年人,应该都有份。如本文开头所述,我曾特意来此一游,这是一个异地老人的专程造访。没有人留意到我踽踽独行的身影。明知不合时宜,甚至煞风景, 我却偏要我行我素来凑一下热闹。没想到大有收获,一对老年夫妇的出现化解了我的尴尬。他们居然在拍婚纱照。时值黄昏,此情此景岂不是天人合一的最佳注解?这对老人够浪漫的,我在一旁观察良久,揣度他们属于哪一类爱情?复婚?再婚?还是补拍?我决定探个究竟得到答案,便大胆前去表达一个同辈人的祝福,方知他们来自外地,原本是一对恩爱夫妻,到珠海旅游,这一天正巧是他们结婚30周年纪念日,以拍婚纱照的方式和情侣路结缘。待我走远,回头一看,他们还在原地逗留,整个香炉湾因而真的显得夕阳无限好了。

岁岁年年,情侣路上不断上演着各种爱情故事,所以以爱的名义命名的这条路,当实至名归。

田瑛 《花城》杂志原主编,作家。迄今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龙脉》《大太阳》《生还》,散文集《未来的祖先》。主要作品有:《大太阳》《炊烟起处》《早期的稼穑》《生还》《未来的祖先》等,被评论界誉为写出了另一种湘西。

等待(拟旖斑蝶)

陈敢清 摄

剧人刘锦云

□ 蒋 力

剧作家锦云先生,于2024年6月13日病逝,终年八十六岁。

锦云编剧的话剧,我看过《狗儿爷涅槃》《背碑人》《阮玲玉》《风月无边》。记得上世纪80年代看“狗儿爷”时,满场观众的掌声、笑声甚至叫好声此起彼伏;记得我当时的领导、《中国文化报》副总编阎纲为之写的剧评;记得马恩然扮演的老地主祁永年俏皮的台词:“这辈子连根直溜的黄瓜都没吃过。”这样的台词,没有深厚生活底蕴的人是编不出来的。看过《背碑人》,我写了一篇随笔,题为《海爷爷的幽默》。观《阮玲玉》,激励我想写个同名的歌剧剧本,后来听说有人要做音乐剧,减了我的兴头,作罢。《风月无边》我也写了剧评,后来想收入我的《书生札记》一书,也未收成,到现在还是“未发稿”。

二十余年里,我与锦云老师接触不多,印象较深的三次,都可一记。

第一次是在北京人艺的院长办公室,谈人艺的现状和发展。我那时辞了固定工作,不敢下海,做了个自由撰稿人,为我搭线的是人艺的青年演员、编剧、才女郑天玮。锦云老师很能聊,聊得开也收得拢,对剧院的历史与现状、地位与尴尬,均了然于心。不知不觉就聊到了饭口,他让办公室的人从食堂打了两份饭。我俩边吃边聊。饭毕,采访结束。采访稿写出后,我请锦云过目,他也动笔修改了几处。在《光明日报》发表后,他跟天玮说:“小文不错嘛!”我让天玮转告他:我不敢写得那么酣畅,而且有点拘谨。

后两次都是一起开会,歌剧的研讨会。锦云老师没写过歌剧剧本,参加歌剧的研讨会,必是事出有因。

一次是总政歌剧团的《野火春风斗古城》。这部歌剧,我看了五遍,参加了三次研讨会,与锦云老师同会的那次,只有刘诗嵘、胡士平、黄奇石等几位歌剧界前辈,我是晚生,以听为主。不知锦云老师那次是不是评委,记得他谈了一点人物关系,谈了戏里用的华北从保定到乐亭一带的曲艺音乐,说他看戏时听得很亲切。那时,还没有明确倡导“民族歌剧”之举,只能说,他感到的亲切和对亲切的肯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切反应。

再一次是在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八月桂花遍地开》的研讨会上。头一天我在剧场就见到锦云老师,还打了招呼。那次已是多年不见,已知他患大病一场,再次出山,是应了张曼君导演之约,把不算冷饭的《狗儿爷涅槃》再炒一遍,改成了秦腔剧本,拿到大西北的宁夏去排演。

会后聚餐,湖北省歌剧舞剧院院长卢向荣兄拉我与主创——导演张曼君、作曲王原平同桌,自然有锦云老师。不知为何,那天的会,几位编剧没有参加,或许只有其中的一位。我们这桌喝了一点白酒。我给锦云老师面前摆了一杯。曼君导演制止说:医生不让他喝酒。锦云眼神瞟向曼君,有乞求意。我说:摆着,摆在跟前儿,不能喝,看看,过会儿就喝了。果然,看我们几杯下肚,锦云不禁低头凑近酒杯,又端起杯来,凑到鼻子下面,亦嗅亦闻,然后悠悠道:真香啊!我们鼓励他:抿一口,小口,没关系的。曼君不语。锦云如得圣旨,真的小抿。既不过瘾又很知足的神态立即浮现,话也稍多了一些,当然,话不离戏。

这顿小酒喝完,十年相忘于江湖,却又怎忘得了呢?我羡慕锦云被曼君激将、激活于老当益壮至风烛残年的十余年间,在戏曲创作中活色生香,所获所得,几可与他中年以后的话剧创作平分秋色。今年,锦云的新戏《永定门里》上演。首演于人艺院庆前月余,他撒手而去于院庆的次日,又一月,剧本在《剧本》杂志发表。

这个剧本,改编自一部电视剧。“改编”这词,或许不准确,但用了那部电视剧的故事,是无误的。当初电视剧拍摄时,欲邀郑天玮主演,而郑氏正在心无旁骛地创作话剧剧本《古玩》。舍主演,保剧本,天玮在锦云老师的支持下,拒绝了诱惑,明确了取舍。1997年,话剧《古玩》首演,今已成为人艺的优秀保留剧目之一。而《永定门里》这个剧本,在锦云卸任人艺院长后不久即已完成,延宕了三任院长后,才搬上舞台。其中还有故事,定有曲折,随着锦云的去世,大概也不会有人好奇了。

蒋力 中央歌剧院研究员、歌剧音乐剧制作人兼导演、作家、评论家,有《墓歌集》《书生札记》《杨联陞别传》《王叔晖画传》等十种文艺专著出版。

风,让梦挺立起来(组诗)

□ 华万里

五月

五月,在我与枇杷的对视中

发现,每一粒中

都有甜蜜的时光,弧独的硬核

饱满的爱,这让四月挺高胸脯

为枇杷献出10首准备好的新诗

这让六月提前赞美

声声灿烂

我剥开一颗枇杷,找出了乡愁的泪水

风,让梦挺立起来

说到夜晚我从不感到黑暗

除了月亮在上

还有星星

照耀着狗吠中的灯火

谚语的银色绒毛

夜蝴蝶不再飞

叮挂在香气的背面

在琥珀色的紫瞳孔里,思量着

黄牡丹与红丁香的殊异

我自身也发光

除了躯干和四肢的燃烧

还有诗句中

写过的纵横枝丫,它们

尚无灰烬

今晚的白枕头边

夜空湛蓝

风,让梦挺立起来

我要把那只蝴蝶喊出来

我不同紫藤花对语

我只在它掩映的窗口

凝视。我想把那只蝴蝶喊出来

没有其它的事,只想多看它几眼

我只是不想它在春眠中睡得太久

折损了翅膀和花纹。因为,我知道

爱情就是一只苦闷之蝶

来自情感的蛹

蝴蝶容易轻易负伤

喜欢落泪。我要把它喊出来

我的词语为其生,而不能

成为笔画的灰烬。我的诗歌

因其惊艳,也许

我就能因一只蝴蝶的爱恋

而怒发冲冠。我要把它喊出来

像喊她一样,从闺房的花苞

因为那朵花里

不能只有半边春天

天空显得方了,而鹰,还在

那么圆地盘旋

一圈,又一圈,目光犀利,大翅时而竖立

时而横扫,而铁爪下伸

也许,一个俯冲

就会扯直那个歪曲河流的巨大急湾

或者,毫不犹豫地

提走那座

在江边困惑了很久的山峦

幸福的光

一声蝴蝶的惊叹

“近处的大丽花令人目眩”,来不及

细数香蕊

众鸟之鸣,已为我加冕——因我的诗中

果实累累

因太阳来了,她的微笑

像淡淡闪光的幸福

鸟在鸣叫

鸟在鸣叫,时间非常清脆

我坐在白石头上

听凭翠绿的声波把我渲染,此起彼伏的

清新震动,像按下又跳起的琴键

记忆,回到数千年前

我在一生多次坐着的地方

坐下来眺望和沉思

一群鸟求爱

一朵花绯红,顿时

冷风开窍——

幸福有时也是一种折磨

推着一车晚霞回家

落日不但让天空有了另一种壮丽

而且也让我

多出了一个余晖明亮的想法——

在这废弃的砖厂

借一辆木架结构的手推车,推着

一车晚霞回家

华万里 重庆人,中国作协会员,参加《诗刊》首届“青春回眸”诗会,诗作曾获四川省一、二届文学奖、重庆文学奖等40余项省市以上奖励,出版《轻轻惊叫》等多部诗集。

寻 找(组诗)

□ 钟建平

寻找

在一个名叫唐家湾的小镇

弯弯的小巷

苍茫的暮色

引领我穿越斑驳的时光

是因为爱情

寻找

还是因为梦想

寻找

老去的时光

没能给出答案

而此时

从老树上跌落的花瓣

悄然落在时光的边缘

俯瞰荷包岛

是蓝天投入大海的怀抱

还是大海张开怀抱拥抱蓝天

多么澄澈的两颗心灵

天与地

彼此相拥

融合为一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合奏一曲

天地大爱

命运

偶然

一枚叶子飘落在案前

透过叶子清晰的脉络

看见花朵的影子

闻到淡淡的花香

叶子的跌落

花朵的凋零

是所有生命的必然结局

然而它们的过程却千差万别!

理想

眼前的一座山被烟雨掩盖

就像此刻的你

在我的心中变得模糊不清

变化的只是时间

还是彼此的距离

来不及追问

已由春及冬

由近至远

生命流逝

一切如初!

浮石湾的石头

平凡得不能再平凡

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千万年来躺卧在这海湾

见证着岁月的沧海桑田

啊,平凡的石头

每一颗都记录着不平凡的自然故事

啊,普通的石头

每一颗都回响着不普通的历史之声

你是岁月的年轮

你是历史的印记

我和你的邂逅

是超越物种间的美丽相遇!

黄色的蝴蝶

一个周日的早晨

我在城市街道上驾车

看见一群黄色的蝴蝶

从春天的枝头上飞落

她们在风中翩翩起舞

然后,像流星般殒落

这是她们既定的命运

我们也是一群时间的不速之客

来自这座城市之外的四面八方

在这座城市与另一座城市之间穿梭

多少年以后

我们忘记了来自何方

也不知道将向何处去

我们将成为它们其中的一员

我们的梦安在?

我们的根安在?

我们的故乡安在?

钟建平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珠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个人作品集15部,作品多次获奖并被收入国内外100多种选本。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