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面孔丨胡茜:12年“为爱发电”推广汉服文化

【人物印象】如今,走在珠海城市街头,常常可以看到不少身着汉服的年轻人。珠海淇樾汉服社的“85后”胡茜,入坑“汉服圈”已有12年,长期投入到汉服推广和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之中。她和社群成员一起承办花朝节、冬至节等多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推广活动,并参与策划了珠海“非遗陪你过大年”游园活动和横琴“花海欢乐季”汉服巡游展示部分,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更多人看到国风的新颖表达。她所在的珠海淇樾汉服社,已有2000多名成员。

胡茜

近几年,汉服风潮在90后、00后群体中持续升温,西安大唐不夜城、嘉兴西塘古镇,以及最近刚登上热搜的洛阳洛邑古城,身穿汉服的年轻人随处可见。

在珠海,也有这样一群热爱汉服文化的群体,每逢传统佳节,他们就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批霞戴钗为珠海增添一抹古典民俗风韵。

胡茜在网络上的昵称为“水释然”,大家平时都喜欢亲切地喊她一声“水姐”。胡茜谈起和汉服文化的渊源,说要追溯到12年前。

胡茜

2011年,一组“汉服女孩在英国街头吹笛子”的照片在网络上疯传,属于中国的古典美与浪漫也可以自信地绽放于世界,这彻底点燃了胡茜对汉服的热情,她找到了珠海本地汉服社群“淇樾汉服社”(原名“汉服珠海交流群”),满怀欣喜地加入其中。

珠海淇樾汉服社成立于2007年,是珠海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汉服社群。“我们当时是一个qq群,人数有一百多人,大家在群里交流汉服和文化,在传统节日寻根溯源,线下也会约着见面,互相教对方笛子、古筝等民族乐器。我的笛子就是那时候学的。”胡茜回忆起当年的时光满脸笑意。

凭借一份热爱,汉服社群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个个不求回报、“为爱发电”:拱北口岸边检站的工作人员,本身学过舞蹈,于是义务教大家跳舞;30多岁的产品设计师自费租下场地,免费提供给社员排练;还有香洲区音乐协会的非遗传承人,靠自己的人脉,为汉服社组织活动“牵线搭桥”。胡茜本人则发挥自己的专长,负责汉服社群活动的策划和执行。

2023年3月19日,淇樾汉服社在日月贝开展花朝节活动。

每年春分,胡茜都会准备花朝节活动,作为上半年最大的传统节日,每年花朝节的参与人数都是最多的。

今年花朝节活动地点选在日月贝,胡茜要与海韵城华发新天地负责人联系,为此她专门向工作单位请假前去面谈。为了不耽误工作,胡茜谈完之后又赶回公司补班到晚上11点,回家后还要继续撰写活动策划方案。

“那段时间连续2周熬夜到凌晨2、3点才睡,周末也一直在为场地的事情与人沟通,基本都靠业余时间来完成。”她说,“不过我的老板本人也喜欢传统文化,很支持我做这些事情。”

2023年3月19日,淇樾汉服社在日月贝开展花朝节活动。

策划案通过后,汉服社核心成员分工合作,开始制作海报背景板、招募走秀人员、剪辑音乐视频。胡茜则主要负责大部分工作统筹,包括邀请外地嘉宾、参演人员的排练、舞蹈设计等,还需要撰写活动主持词、花朝节介绍等文字材料。

单凭热爱举办活动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汉服社的活动并非为了盈利,胡茜及其他核心成员经常需要自己贴钱举办,有时像搭舞台布景、搬运设备、清扫场地等工作也需要成员亲自完成。从其他城市赶来捧场的朋友,胡茜也无法招待妥帖,能做的仅仅是在活动结束后请他们吃一顿饭。

汉服社的成员都有各自的工作和家庭,没有人能够做到全职。面对举办活动的种种辛苦和困难,胡茜也曾感到疲累,也曾想过要放弃,但每逢传统节日,总有许多憧憬的声音在询问——“还有没有活动?”“能参加吗?”

正是这些对汉服活动充满期待的人,让胡茜坚持了下来。“不忘初心,与子携行”,汉服社群成立的“初心”,就是推广汉服文化、推动汉服普及,胡茜一直希望中国传统的服饰能够走入千家万户,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2021年12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主办的“花海欢乐季”活动,邀请汉服社成员参与巡游。

目前,淇樾汉服社已在上巳节、花朝节、冬至节举办多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推广活动,并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各种正式场合,如受邀参与珠海市文化馆举办的“非遗陪你过大年”游园活动,参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主办的“花海欢乐季”汉服巡游等。

2021年12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主办的“花海欢乐季”活动,邀请汉服社成员参与巡游。

同时,胡茜也会与全国各地及海外汉服群体保持联络,尤其与广州、深圳、中山、佛山、阳江等地的汉服社群联系紧密,会在线上互相宣传、前往当地支持,在广东地区结成了一张“汉文化交流网”。

据胡茜介绍,汉服社每开展一次活动,都能吸引更多爱好者加入其中,如今社群成员已多达2000余人,主要活跃人群为年轻白领和各大高校学生,其中还有来自香港、澳门的年轻人。

“年轻人为什么会愿意参加我们的活动,是因为他们‘看见了就喜欢’,这好像是天生自带的,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胡茜感叹,积攒了20多年的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热爱,终于在近几年破土发芽了。

胡茜自己收藏的汉服配饰

汉服是一件衣服,却又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胡茜认为,汉服应当回归到“民族服饰”的本质属性上,譬如重大节日正式场合可穿着华丽繁复的礼服,日常生活穿着轻便简洁的常服,不同场合选择相应的汉服款式,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汉服真正的复兴;但同时,汉服背后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礼仪、传统节日,还能够延伸出茶艺、香道、民乐等丰富的文化元素,开展汉服活动离不开对《礼记》《春秋》《朱子家训》等古籍的翻阅,离不开对博物馆、文化馆的考察,因为了解汉服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能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胡茜自己收藏的汉服配饰

“我们几个人还是有点雄心的。”谈及未来的打算,胡茜笑着翻出了汉服社以往举办活动的视频和照片。在日月贝举办的花朝节、在横琴花海长廊参加的走秀短视频,在抖音上都有上千的点赞量。

“很多其他城市的朋友看了我们的照片才知道珠海有这些可以游玩的地方。”胡茜说,“我们希望未来能联动珠三角,与政府部门合作,将城市地标和汉服文化结合,通过活动将城市文旅资源更好地推广开来。”

文字:陈子怡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刘辉 梁蔼欣 责任编辑:张燕红
今日面孔丨胡茜:12年“为爱发电”推广汉服文化

【人物印象】如今,走在珠海城市街头,常常可以看到不少身着汉服的年轻人。珠海淇樾汉服社的“85后”胡茜,入坑“汉服圈”已有12年,长期投入到汉服推广和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之中。她和社群成员一起承办花朝节、冬至节等多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推广活动,并参与策划了珠海“非遗陪你过大年”游园活动和横琴“花海欢乐季”汉服巡游展示部分,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更多人看到国风的新颖表达。她所在的珠海淇樾汉服社,已有2000多名成员。

胡茜

近几年,汉服风潮在90后、00后群体中持续升温,西安大唐不夜城、嘉兴西塘古镇,以及最近刚登上热搜的洛阳洛邑古城,身穿汉服的年轻人随处可见。

在珠海,也有这样一群热爱汉服文化的群体,每逢传统佳节,他们就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批霞戴钗为珠海增添一抹古典民俗风韵。

胡茜在网络上的昵称为“水释然”,大家平时都喜欢亲切地喊她一声“水姐”。胡茜谈起和汉服文化的渊源,说要追溯到12年前。

胡茜

2011年,一组“汉服女孩在英国街头吹笛子”的照片在网络上疯传,属于中国的古典美与浪漫也可以自信地绽放于世界,这彻底点燃了胡茜对汉服的热情,她找到了珠海本地汉服社群“淇樾汉服社”(原名“汉服珠海交流群”),满怀欣喜地加入其中。

珠海淇樾汉服社成立于2007年,是珠海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汉服社群。“我们当时是一个qq群,人数有一百多人,大家在群里交流汉服和文化,在传统节日寻根溯源,线下也会约着见面,互相教对方笛子、古筝等民族乐器。我的笛子就是那时候学的。”胡茜回忆起当年的时光满脸笑意。

凭借一份热爱,汉服社群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个个不求回报、“为爱发电”:拱北口岸边检站的工作人员,本身学过舞蹈,于是义务教大家跳舞;30多岁的产品设计师自费租下场地,免费提供给社员排练;还有香洲区音乐协会的非遗传承人,靠自己的人脉,为汉服社组织活动“牵线搭桥”。胡茜本人则发挥自己的专长,负责汉服社群活动的策划和执行。

2023年3月19日,淇樾汉服社在日月贝开展花朝节活动。

每年春分,胡茜都会准备花朝节活动,作为上半年最大的传统节日,每年花朝节的参与人数都是最多的。

今年花朝节活动地点选在日月贝,胡茜要与海韵城华发新天地负责人联系,为此她专门向工作单位请假前去面谈。为了不耽误工作,胡茜谈完之后又赶回公司补班到晚上11点,回家后还要继续撰写活动策划方案。

“那段时间连续2周熬夜到凌晨2、3点才睡,周末也一直在为场地的事情与人沟通,基本都靠业余时间来完成。”她说,“不过我的老板本人也喜欢传统文化,很支持我做这些事情。”

2023年3月19日,淇樾汉服社在日月贝开展花朝节活动。

策划案通过后,汉服社核心成员分工合作,开始制作海报背景板、招募走秀人员、剪辑音乐视频。胡茜则主要负责大部分工作统筹,包括邀请外地嘉宾、参演人员的排练、舞蹈设计等,还需要撰写活动主持词、花朝节介绍等文字材料。

单凭热爱举办活动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汉服社的活动并非为了盈利,胡茜及其他核心成员经常需要自己贴钱举办,有时像搭舞台布景、搬运设备、清扫场地等工作也需要成员亲自完成。从其他城市赶来捧场的朋友,胡茜也无法招待妥帖,能做的仅仅是在活动结束后请他们吃一顿饭。

汉服社的成员都有各自的工作和家庭,没有人能够做到全职。面对举办活动的种种辛苦和困难,胡茜也曾感到疲累,也曾想过要放弃,但每逢传统节日,总有许多憧憬的声音在询问——“还有没有活动?”“能参加吗?”

正是这些对汉服活动充满期待的人,让胡茜坚持了下来。“不忘初心,与子携行”,汉服社群成立的“初心”,就是推广汉服文化、推动汉服普及,胡茜一直希望中国传统的服饰能够走入千家万户,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2021年12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主办的“花海欢乐季”活动,邀请汉服社成员参与巡游。

目前,淇樾汉服社已在上巳节、花朝节、冬至节举办多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推广活动,并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各种正式场合,如受邀参与珠海市文化馆举办的“非遗陪你过大年”游园活动,参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主办的“花海欢乐季”汉服巡游等。

2021年12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民生事务局主办的“花海欢乐季”活动,邀请汉服社成员参与巡游。

同时,胡茜也会与全国各地及海外汉服群体保持联络,尤其与广州、深圳、中山、佛山、阳江等地的汉服社群联系紧密,会在线上互相宣传、前往当地支持,在广东地区结成了一张“汉文化交流网”。

据胡茜介绍,汉服社每开展一次活动,都能吸引更多爱好者加入其中,如今社群成员已多达2000余人,主要活跃人群为年轻白领和各大高校学生,其中还有来自香港、澳门的年轻人。

“年轻人为什么会愿意参加我们的活动,是因为他们‘看见了就喜欢’,这好像是天生自带的,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胡茜感叹,积攒了20多年的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热爱,终于在近几年破土发芽了。

胡茜自己收藏的汉服配饰

汉服是一件衣服,却又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胡茜认为,汉服应当回归到“民族服饰”的本质属性上,譬如重大节日正式场合可穿着华丽繁复的礼服,日常生活穿着轻便简洁的常服,不同场合选择相应的汉服款式,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汉服真正的复兴;但同时,汉服背后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礼仪、传统节日,还能够延伸出茶艺、香道、民乐等丰富的文化元素,开展汉服活动离不开对《礼记》《春秋》《朱子家训》等古籍的翻阅,离不开对博物馆、文化馆的考察,因为了解汉服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能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胡茜自己收藏的汉服配饰

“我们几个人还是有点雄心的。”谈及未来的打算,胡茜笑着翻出了汉服社以往举办活动的视频和照片。在日月贝举办的花朝节、在横琴花海长廊参加的走秀短视频,在抖音上都有上千的点赞量。

“很多其他城市的朋友看了我们的照片才知道珠海有这些可以游玩的地方。”胡茜说,“我们希望未来能联动珠三角,与政府部门合作,将城市地标和汉服文化结合,通过活动将城市文旅资源更好地推广开来。”

文字:陈子怡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刘辉 梁蔼欣 责任编辑:张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