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作品(2023年5月31日)

   风 筝

(小小说)

□ 刘武和

珠海传媒集团 刘轶男摄

王成功坐在一棵香樟树下,他的身子一大半躲在树荫里,一小半晾在春阳里。他兴高采烈地看着放风筝的人们,确切地说,他正目不转睛地看着正在放飞一只五彩斑斓蝴蝶风筝的女儿、女婿,内心洋溢着一种比春阳还温暖的暖意。

女儿是一月份出嫁的,到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她已是第三次回娘家了。吃过早饭,女儿叫嚷着去公园玩。到了公园,女儿松开女婿的手,拉着他的手说:“爸爸,我们去放风筝吧?”王成功心里一阵热乎乎的,他想说,好哇!好哇!但脱口而出的却是:“你和文成去放吧,我坐会儿。”女儿转身拉过丈夫的手,欢笑着走向风筝区。

“我要那只好看的蝴蝶风筝。”

一个稚嫩的童声在王成功的耳边响起,是五岁,还是五岁半?王成功记不清了,但他记得清那是自己第一次带女儿放风筝,女儿叫嚷着要买的就是一只五颜六色的蝴蝶风筝。王成功牵引着女儿将那只蝴蝶风筝放飞到天空,女儿跳跃着,晃着小脚,在草地上摔了好几跤,摔出一串串玲珑般的笑声。跑着跑着,女儿不让他牵了,一个人抓着线轴乐颠颠地跑。王成功就站在一旁看,他惊奇地发现,女儿不就是一只美丽的小蝴蝶吗?

从这以后,放风筝成了父女俩逛公园一个必玩的项目,好几次,因为没有抓紧线轴,风筝从她手中拽着长长的线飞走了,女儿眼泪汪汪,伤心了好一阵子。渐渐地,女儿长大了,不需要他帮扶着就能把风筝放飞得很高很高,风筝再也不会从她手中飞走了,每当看到女儿灵动跳跃的身姿,王成功就像看到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我会紧紧地抓住线轴,再也不让它飞走了。”女儿骄傲地对他说。

那是多么美好而热烈的时光,那些飞舞在女儿童年、少年里的蝴蝶风筝,驱散了他生活中所有的烦恼与不快,幸福与欢乐时常围绕在自己身旁。

青春期的叛逆,女儿不再和他一起逛公园,不再一起放风筝了,后来是上大学,大学毕业便参加工作,接着就是结婚。整个婚礼,王成功从头忙到尾,请客、迎宾、陪酒、回礼,忙得不亦乐乎,他不让自己有片刻清闲。直到女儿坐上婚车绝尘而去,他突然感到自己的心被掏空了,一个人躲在无人处大哭了一场。女儿是只美丽的风筝,可是,他已无法握住手中的线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从自己的手中飞走了。

王成功陷入长长的回忆,一只嗡嗡叫的蜜蜂打断了他的思路,他挥了挥手,蜜蜂飞走了。王成功感到身上热腾腾的,原来炙热的阳光已全部照在他的身上,他用手撑了撑地,将身子又退回树荫下。这时,他看到女儿、女婿拿着风筝向他走来,他站起身来,正要说自己不去玩时,女儿、女婿告诉他朋友处有点急事:“你在公园逛会儿,我们去去就来。”

王成功站在香樟树下,看着女儿依偎着女婿渐行渐远的背影,突然间,他内心生出一种强烈的冲动,他想追过去告诉女婿:我的女儿是你人生最美的风筝,你一定要好好珍惜,好好爱护,要牢牢地抓住线轴,不要让她从手中飞走了……

王成功却一动也不动,直到女儿、女婿的身影从眼前完全消失,泪水早已盈满了他的眼眶……

涌动的潮汐

□ 邢继学

珠海传媒集团 张洲摄

回首过去

岁月仿佛在与风竞技

将我裹夹在暮色里

左边是斜阳

右边是潮汐

 

我曾把灵魂交给了春风

秋雨却慢慢侵蚀了我的面容

我曾想摘下星空中的坦荡

来照亮梦中的那棵菩提

我曾想用茱萸编织一个天梯

攀爬上去,触摸云岚的底

我曾想徒步一路向西

去丈量那高傲的雪域

 

晨曦的露珠送来绿叶的寄语

她赋予我晶莹碧透的勇气

我要向时光再借一百年

与我爱的人促膝而叙

我要写一首飓风伴奏的交响曲

赠予海浪披荆斩棘

我还要将冰冷的生命都搂在怀里

让她们可以笑对风雨

让她们的脊梁永久挺立

渐行渐远的童年

陈敢清 摄

春之祭与冬之梦

□ 桑 子

是巧合,还是机缘?在5月举行的第33届澳门艺术节,我选择观看的两场演出竟然都与俄罗斯音乐有关:1913年登台的芭蕾舞剧《春之祭》,斯特拉文斯基作曲;柴可夫斯基写于1866年的《冬日之梦》(《g小调第一交响曲》)。

彼时,前者三十出头,后者二十来岁。属于青春的卓尔不群、汪洋恣肆、如梦如幻,藉由这两部天才作品挥洒无遗,问世初期皆饱受质疑,步履踉跄。

春天即将来临,部落少女在跳舞,她们中有一个将不停地跳舞,直至死去,长老们要把她当祭品安抚春之神。被命运选中,牺牲献祭,《春之祭》是斯特拉文斯基幻想中的俄罗斯原始部落祭礼,也是漫漫寒冬里人类绵延不绝的共同生存欲求。因此,诞生一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竟有400多版舞剧《春之祭》现世,献祭少女的舞步从未有一刻停歇。

在澳门上演的,是杨丽萍版的《春之祭》。

开演前,舞台上,盛装女人们浓墨重彩、绚丽繁复,典型的杨氏舞台风格。奇特的是,在如此强烈视觉效果冲击下,观众很快安静下来,安静得反衬出台上诵经声越来越响,弥漫全场。

庞大的狮子面偶,忽而高升至两人高,忽而低缩到寻常状,俩眼珠骨碌碌直转带出一种悲悯感,整体若一杆旗,旗前有人类男女各色舞动。美丽的雀灵一族,纤纤绿指与曼妙身姿交错招摇,婉转鸣啼偕森林气息飞扬循环。祭司和一群少女,有争斗有厮缠,有不顾一切的奔跑、歇斯底里的甩发、精疲力尽的嘶喊……

这是热带雨林的“春之祭”,已不关乎季节;这是藏文化元素的“春之祭”;这是东方韵味的“春之祭”,充满神秘意象以及来源于这片土地的魅力。

当然,还有些杂乱、拼搭、生硬,还需要取舍、精编,此版《春之祭》才能真正做到“用一种全世界都听得懂的语言来讲述东方的精神”。

再简单聊聊老柴。

可以说,每个杰出的俄罗斯艺术家心中都珍藏着一个“冬日之梦”,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绘画,概不例外。萧索而漫长的冬季、茫茫无涯的雪原、寒冬里蹒跚前行的马车、内心凄惶的独行者——压抑、阴郁、对爱情的执着、对阳光和温暖的求索,构成俄罗斯艺术典型语境。

而在26岁柴可夫斯基的“冬之梦”里,从圣彼得堡只身前往莫斯科的冬日旅途梦幻迷人、朝气蓬勃,冰天雪地里马车奔驰银铃叮当清脆,马车夫不疾不徐控着缰绳哼着民歌,甚至荒凉潮湿的土地、阴郁凄寒的天气,在年轻的音乐学院教授眼中都是那样的妙不可言。

意气风发一挥而就的交响曲处女作,不承想经历十余年严苛打磨,1833年方得以首演于莫斯科,此时,老柴已人到中年。

这个最终版《冬日之梦》此次在澳门大学校园里上演,青年指挥家廖国敏挥棒澳门交响乐团几近“完美”呈现。观众多了年轻面孔,乐章之间多了喝彩掌声,这“不完美”,不也正是青春的特权么?

青春在,梦想或祭奠,美得无畏无惧。

天人山水

(二章)

 

□ 陈建族

六棱柱

观光车驶入湖岸主路,一排用麻绳串起来的护栏柱进入眼帘。

麻绳,石柱,显得古朴厚重。让我们在赞叹中也增添了好奇。

这石柱叫六棱柱,俗名六方石,来自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镇的“石条山”与赤峰北部汉诺坝期的玄武岩,属于阶段岩浆喷发产物。

哦,是一亿五千万年前的岩浆,经冷却后收缩成柱,而柱上的石器器具来自世界各地,形状各异,确实让人遐想,也让我穿越。

手抚石柱,我从手感、功能、选料、肌理等方面尽量真实地去追寻还原,仿佛看到了一亿五千万年前岩浆喷发的场景,伤佛看到了它冷凝收缩成柱的全过程………

麻绳串联的石柱,历史和现代结合的厚重,把我从穿越中拉回。

哦,这排石柱现是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已成为人们进园观赏追寻历史遗迹的艺术打卡点。

此刻,我穿越感受到了造园人追求历史文化艺术底蕴的厚重。

登科桥

观光车进入花埭湾湿地花海入口处,一座造型独特的桥梁建筑,让我们投去了惊讶的目光。

这座桥,是我见过不少风雨桥中最独特的桥。

桥顶不是原始瓦片,也不是现代建筑用料,而是取大地之“竹”为原材料,用了8040根竹子覆盖编织的。

用竹枝编织盖顶,我是头一回见到。我生长在苗乡,楠竹满山遍野,竹枝从来都是拿来做扫帚和烧火做饭用,没想到竹枝在这里成了造桥的艺术原材料。

置身桥中,造桥人的艺术智慧更是让我震撼。

竹枝造型架,构出高低流畅的线条,让我感受到了田野自由的艺术美;原木色的竹枝,让我感到在阳光的映照下,整座桥色彩金黄,如同一座黄金桥。

随行人员告诉我,这座宛如传统竹艺编制的艺术精品桥,设计灵感来自太极“无穷大阴阳鱼”。故以钢结构做骨架,外部饰以竹藤麻绳,塑造出两条飞跃龙门的鲤鱼,流线型的竹桥造型,显得既古典又现代,掩映在一片翠绿间,让人见后无不惊叹。

走出登科桥,回头看到“登科桥”三个字,这不是明末清初大书法家王铎的手迹吗!这不正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融合的结晶吗!

哦,我触摸到了造园人的心弦。

孩子们的诗

陈筱僖(10岁,香洲区十三小)

风轻轻地,

把春夏秋冬

吹给世界,

把花草树木

吹给大地,

又把一个小生命,

吹进了

某个妈妈的肚子里。

 

郭璟熙(11岁,香洲区凤凰小学)

雾十分尽责

在清晨做无数的面纱

雾又十分顽皮

上午跑到天上,去和

白云弟弟玩耍

慢慢地

它们会长大

就会分离

珠海传媒集团 刘轶男摄

 

消失

曾钦昱(12岁,香华实验学校)

心的尽头

伤心会消失

委屈会消失

怒火会消失

但或许快乐也会消失

光明也会消失

没有什么

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

 

生与死

董子江(11岁,香华实验学校)

一张叶子落下

一张叶子长出来

死亡是另一种开始

人或许也是这样

父母的一部分

在孩子的身上重生

上天给了你一次

重新做人的机会

 

陈泊妍(12岁,香洲区实验学校)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仿佛天上有个精灵在哭,

她把洁白的云

换成了乌黑色的。

她遮盖了太阳,

把世界的心情

变得与她一样。

 

黄昏

彭盛(10岁,香洲区十七小)

黄昏时,

世界被金色所拥抱,

天空的蓝毯子

变成了金毯子。

黄昏的金,

如同风一样

充满世界。

 

谢铭桂(10岁,香洲区十七小)

梦是什么?

可以说是遥远的星空,

可以说是一个倒立的预言,

可以说是一个烂漫的童话。

梦有好有坏,

且不一定是假的。

指导老师:容浩(诗人,副教授,著有诗集《从木头到火焰》,曾获全国散文诗大赛一等奖、苏曼殊文学奖)

 

爷爷家的花园

方震一(香洲一小五年级学生)

爷爷家的花园,

跟教室差不多大。

地里种着苋菜紫苏和韭菜,

周边是大盆大盆五颜六色的花。

几个蜻蜓在花园上低空转悠,

还有只大蜗牛在地上爬。

而成群的蝴蝶只在边沿的花中飞舞,

紫苏和韭菜的气味让它们害怕。

指导老师:佟晨曦

操场上的露天电影

□ 张 琳

放学前的最后一课

任老师的教鞭

挥舞成风火轮

在一张张课桌上嘭嘭踏访

任老师的粉笔头

发射成“迫击炮弹”

打在一颗颗小脑袋上

依然拢不住

兴冲冲的眼神

向操场探头打望

 

今晚,操场上

又要放露天电影啦

 

江姐走了,小花来了

洪湖赤卫队与红色娘子军

在神州的两处地域

轰轰烈烈革命

甲午海战,少林寺,屈原

把小伙伴们的眼神儿

往历史纵深里

扯得更远

 

“向我开炮!”

这豪迈的台词

曾几何时

成为玩打仗的小泥猴们口中

压倒一切的呐喊

“两条腿,跑不过我的汽车轮”

激发了多少男生的探究欲望

在乡村公路上与汽车赛跑

是某一时期

一帮傻小子热衷的竞技项目

 

孩提时代

学校操场上的露天电影

如今,只能在我的梦境里

悄然上映

星空下,夜风中

那面勾人魂魄的宽大银幕

在多少人的记忆里

愈加鲜明 成为一道

令人时时回味的风景

朝着无边的海面望去

□ 罗依铭

我朝着无边的海面望去

它是那样广阔却又单一

于是走过陆地绚丽的春季

我将缤纷的色彩收集

当作为它添彩的见面礼

 

粉色的鲸鱼鳍

划开沉寂的秘密

湛蓝的海水

是晴空的光影

金灿灿的鱼儿

 

身披晨光的亮丽

五光十色的珊瑚群上掠过

水母悠然的触须

幽绿的海草里

还有小黑鱼追逐嬉戏……

而我穿过这绚烂的海域

发觉风早已吹散了彩虹

纷纷落在这里

 

原来收到这份见面礼的

其实是我自己。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宋显晖
湾韵|作品(2023年5月31日)
珠海特区报 2023-05-31 13:32

   风 筝

(小小说)

□ 刘武和

珠海传媒集团 刘轶男摄

王成功坐在一棵香樟树下,他的身子一大半躲在树荫里,一小半晾在春阳里。他兴高采烈地看着放风筝的人们,确切地说,他正目不转睛地看着正在放飞一只五彩斑斓蝴蝶风筝的女儿、女婿,内心洋溢着一种比春阳还温暖的暖意。

女儿是一月份出嫁的,到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她已是第三次回娘家了。吃过早饭,女儿叫嚷着去公园玩。到了公园,女儿松开女婿的手,拉着他的手说:“爸爸,我们去放风筝吧?”王成功心里一阵热乎乎的,他想说,好哇!好哇!但脱口而出的却是:“你和文成去放吧,我坐会儿。”女儿转身拉过丈夫的手,欢笑着走向风筝区。

“我要那只好看的蝴蝶风筝。”

一个稚嫩的童声在王成功的耳边响起,是五岁,还是五岁半?王成功记不清了,但他记得清那是自己第一次带女儿放风筝,女儿叫嚷着要买的就是一只五颜六色的蝴蝶风筝。王成功牵引着女儿将那只蝴蝶风筝放飞到天空,女儿跳跃着,晃着小脚,在草地上摔了好几跤,摔出一串串玲珑般的笑声。跑着跑着,女儿不让他牵了,一个人抓着线轴乐颠颠地跑。王成功就站在一旁看,他惊奇地发现,女儿不就是一只美丽的小蝴蝶吗?

从这以后,放风筝成了父女俩逛公园一个必玩的项目,好几次,因为没有抓紧线轴,风筝从她手中拽着长长的线飞走了,女儿眼泪汪汪,伤心了好一阵子。渐渐地,女儿长大了,不需要他帮扶着就能把风筝放飞得很高很高,风筝再也不会从她手中飞走了,每当看到女儿灵动跳跃的身姿,王成功就像看到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我会紧紧地抓住线轴,再也不让它飞走了。”女儿骄傲地对他说。

那是多么美好而热烈的时光,那些飞舞在女儿童年、少年里的蝴蝶风筝,驱散了他生活中所有的烦恼与不快,幸福与欢乐时常围绕在自己身旁。

青春期的叛逆,女儿不再和他一起逛公园,不再一起放风筝了,后来是上大学,大学毕业便参加工作,接着就是结婚。整个婚礼,王成功从头忙到尾,请客、迎宾、陪酒、回礼,忙得不亦乐乎,他不让自己有片刻清闲。直到女儿坐上婚车绝尘而去,他突然感到自己的心被掏空了,一个人躲在无人处大哭了一场。女儿是只美丽的风筝,可是,他已无法握住手中的线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从自己的手中飞走了。

王成功陷入长长的回忆,一只嗡嗡叫的蜜蜂打断了他的思路,他挥了挥手,蜜蜂飞走了。王成功感到身上热腾腾的,原来炙热的阳光已全部照在他的身上,他用手撑了撑地,将身子又退回树荫下。这时,他看到女儿、女婿拿着风筝向他走来,他站起身来,正要说自己不去玩时,女儿、女婿告诉他朋友处有点急事:“你在公园逛会儿,我们去去就来。”

王成功站在香樟树下,看着女儿依偎着女婿渐行渐远的背影,突然间,他内心生出一种强烈的冲动,他想追过去告诉女婿:我的女儿是你人生最美的风筝,你一定要好好珍惜,好好爱护,要牢牢地抓住线轴,不要让她从手中飞走了……

王成功却一动也不动,直到女儿、女婿的身影从眼前完全消失,泪水早已盈满了他的眼眶……

涌动的潮汐

□ 邢继学

珠海传媒集团 张洲摄

回首过去

岁月仿佛在与风竞技

将我裹夹在暮色里

左边是斜阳

右边是潮汐

 

我曾把灵魂交给了春风

秋雨却慢慢侵蚀了我的面容

我曾想摘下星空中的坦荡

来照亮梦中的那棵菩提

我曾想用茱萸编织一个天梯

攀爬上去,触摸云岚的底

我曾想徒步一路向西

去丈量那高傲的雪域

 

晨曦的露珠送来绿叶的寄语

她赋予我晶莹碧透的勇气

我要向时光再借一百年

与我爱的人促膝而叙

我要写一首飓风伴奏的交响曲

赠予海浪披荆斩棘

我还要将冰冷的生命都搂在怀里

让她们可以笑对风雨

让她们的脊梁永久挺立

渐行渐远的童年

陈敢清 摄

春之祭与冬之梦

□ 桑 子

是巧合,还是机缘?在5月举行的第33届澳门艺术节,我选择观看的两场演出竟然都与俄罗斯音乐有关:1913年登台的芭蕾舞剧《春之祭》,斯特拉文斯基作曲;柴可夫斯基写于1866年的《冬日之梦》(《g小调第一交响曲》)。

彼时,前者三十出头,后者二十来岁。属于青春的卓尔不群、汪洋恣肆、如梦如幻,藉由这两部天才作品挥洒无遗,问世初期皆饱受质疑,步履踉跄。

春天即将来临,部落少女在跳舞,她们中有一个将不停地跳舞,直至死去,长老们要把她当祭品安抚春之神。被命运选中,牺牲献祭,《春之祭》是斯特拉文斯基幻想中的俄罗斯原始部落祭礼,也是漫漫寒冬里人类绵延不绝的共同生存欲求。因此,诞生一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竟有400多版舞剧《春之祭》现世,献祭少女的舞步从未有一刻停歇。

在澳门上演的,是杨丽萍版的《春之祭》。

开演前,舞台上,盛装女人们浓墨重彩、绚丽繁复,典型的杨氏舞台风格。奇特的是,在如此强烈视觉效果冲击下,观众很快安静下来,安静得反衬出台上诵经声越来越响,弥漫全场。

庞大的狮子面偶,忽而高升至两人高,忽而低缩到寻常状,俩眼珠骨碌碌直转带出一种悲悯感,整体若一杆旗,旗前有人类男女各色舞动。美丽的雀灵一族,纤纤绿指与曼妙身姿交错招摇,婉转鸣啼偕森林气息飞扬循环。祭司和一群少女,有争斗有厮缠,有不顾一切的奔跑、歇斯底里的甩发、精疲力尽的嘶喊……

这是热带雨林的“春之祭”,已不关乎季节;这是藏文化元素的“春之祭”;这是东方韵味的“春之祭”,充满神秘意象以及来源于这片土地的魅力。

当然,还有些杂乱、拼搭、生硬,还需要取舍、精编,此版《春之祭》才能真正做到“用一种全世界都听得懂的语言来讲述东方的精神”。

再简单聊聊老柴。

可以说,每个杰出的俄罗斯艺术家心中都珍藏着一个“冬日之梦”,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绘画,概不例外。萧索而漫长的冬季、茫茫无涯的雪原、寒冬里蹒跚前行的马车、内心凄惶的独行者——压抑、阴郁、对爱情的执着、对阳光和温暖的求索,构成俄罗斯艺术典型语境。

而在26岁柴可夫斯基的“冬之梦”里,从圣彼得堡只身前往莫斯科的冬日旅途梦幻迷人、朝气蓬勃,冰天雪地里马车奔驰银铃叮当清脆,马车夫不疾不徐控着缰绳哼着民歌,甚至荒凉潮湿的土地、阴郁凄寒的天气,在年轻的音乐学院教授眼中都是那样的妙不可言。

意气风发一挥而就的交响曲处女作,不承想经历十余年严苛打磨,1833年方得以首演于莫斯科,此时,老柴已人到中年。

这个最终版《冬日之梦》此次在澳门大学校园里上演,青年指挥家廖国敏挥棒澳门交响乐团几近“完美”呈现。观众多了年轻面孔,乐章之间多了喝彩掌声,这“不完美”,不也正是青春的特权么?

青春在,梦想或祭奠,美得无畏无惧。

天人山水

(二章)

 

□ 陈建族

六棱柱

观光车驶入湖岸主路,一排用麻绳串起来的护栏柱进入眼帘。

麻绳,石柱,显得古朴厚重。让我们在赞叹中也增添了好奇。

这石柱叫六棱柱,俗名六方石,来自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镇的“石条山”与赤峰北部汉诺坝期的玄武岩,属于阶段岩浆喷发产物。

哦,是一亿五千万年前的岩浆,经冷却后收缩成柱,而柱上的石器器具来自世界各地,形状各异,确实让人遐想,也让我穿越。

手抚石柱,我从手感、功能、选料、肌理等方面尽量真实地去追寻还原,仿佛看到了一亿五千万年前岩浆喷发的场景,伤佛看到了它冷凝收缩成柱的全过程………

麻绳串联的石柱,历史和现代结合的厚重,把我从穿越中拉回。

哦,这排石柱现是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已成为人们进园观赏追寻历史遗迹的艺术打卡点。

此刻,我穿越感受到了造园人追求历史文化艺术底蕴的厚重。

登科桥

观光车进入花埭湾湿地花海入口处,一座造型独特的桥梁建筑,让我们投去了惊讶的目光。

这座桥,是我见过不少风雨桥中最独特的桥。

桥顶不是原始瓦片,也不是现代建筑用料,而是取大地之“竹”为原材料,用了8040根竹子覆盖编织的。

用竹枝编织盖顶,我是头一回见到。我生长在苗乡,楠竹满山遍野,竹枝从来都是拿来做扫帚和烧火做饭用,没想到竹枝在这里成了造桥的艺术原材料。

置身桥中,造桥人的艺术智慧更是让我震撼。

竹枝造型架,构出高低流畅的线条,让我感受到了田野自由的艺术美;原木色的竹枝,让我感到在阳光的映照下,整座桥色彩金黄,如同一座黄金桥。

随行人员告诉我,这座宛如传统竹艺编制的艺术精品桥,设计灵感来自太极“无穷大阴阳鱼”。故以钢结构做骨架,外部饰以竹藤麻绳,塑造出两条飞跃龙门的鲤鱼,流线型的竹桥造型,显得既古典又现代,掩映在一片翠绿间,让人见后无不惊叹。

走出登科桥,回头看到“登科桥”三个字,这不是明末清初大书法家王铎的手迹吗!这不正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融合的结晶吗!

哦,我触摸到了造园人的心弦。

孩子们的诗

陈筱僖(10岁,香洲区十三小)

风轻轻地,

把春夏秋冬

吹给世界,

把花草树木

吹给大地,

又把一个小生命,

吹进了

某个妈妈的肚子里。

 

郭璟熙(11岁,香洲区凤凰小学)

雾十分尽责

在清晨做无数的面纱

雾又十分顽皮

上午跑到天上,去和

白云弟弟玩耍

慢慢地

它们会长大

就会分离

珠海传媒集团 刘轶男摄

 

消失

曾钦昱(12岁,香华实验学校)

心的尽头

伤心会消失

委屈会消失

怒火会消失

但或许快乐也会消失

光明也会消失

没有什么

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

 

生与死

董子江(11岁,香华实验学校)

一张叶子落下

一张叶子长出来

死亡是另一种开始

人或许也是这样

父母的一部分

在孩子的身上重生

上天给了你一次

重新做人的机会

 

陈泊妍(12岁,香洲区实验学校)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仿佛天上有个精灵在哭,

她把洁白的云

换成了乌黑色的。

她遮盖了太阳,

把世界的心情

变得与她一样。

 

黄昏

彭盛(10岁,香洲区十七小)

黄昏时,

世界被金色所拥抱,

天空的蓝毯子

变成了金毯子。

黄昏的金,

如同风一样

充满世界。

 

谢铭桂(10岁,香洲区十七小)

梦是什么?

可以说是遥远的星空,

可以说是一个倒立的预言,

可以说是一个烂漫的童话。

梦有好有坏,

且不一定是假的。

指导老师:容浩(诗人,副教授,著有诗集《从木头到火焰》,曾获全国散文诗大赛一等奖、苏曼殊文学奖)

 

爷爷家的花园

方震一(香洲一小五年级学生)

爷爷家的花园,

跟教室差不多大。

地里种着苋菜紫苏和韭菜,

周边是大盆大盆五颜六色的花。

几个蜻蜓在花园上低空转悠,

还有只大蜗牛在地上爬。

而成群的蝴蝶只在边沿的花中飞舞,

紫苏和韭菜的气味让它们害怕。

指导老师:佟晨曦

操场上的露天电影

□ 张 琳

放学前的最后一课

任老师的教鞭

挥舞成风火轮

在一张张课桌上嘭嘭踏访

任老师的粉笔头

发射成“迫击炮弹”

打在一颗颗小脑袋上

依然拢不住

兴冲冲的眼神

向操场探头打望

 

今晚,操场上

又要放露天电影啦

 

江姐走了,小花来了

洪湖赤卫队与红色娘子军

在神州的两处地域

轰轰烈烈革命

甲午海战,少林寺,屈原

把小伙伴们的眼神儿

往历史纵深里

扯得更远

 

“向我开炮!”

这豪迈的台词

曾几何时

成为玩打仗的小泥猴们口中

压倒一切的呐喊

“两条腿,跑不过我的汽车轮”

激发了多少男生的探究欲望

在乡村公路上与汽车赛跑

是某一时期

一帮傻小子热衷的竞技项目

 

孩提时代

学校操场上的露天电影

如今,只能在我的梦境里

悄然上映

星空下,夜风中

那面勾人魂魄的宽大银幕

在多少人的记忆里

愈加鲜明 成为一道

令人时时回味的风景

朝着无边的海面望去

□ 罗依铭

我朝着无边的海面望去

它是那样广阔却又单一

于是走过陆地绚丽的春季

我将缤纷的色彩收集

当作为它添彩的见面礼

 

粉色的鲸鱼鳍

划开沉寂的秘密

湛蓝的海水

是晴空的光影

金灿灿的鱼儿

 

身披晨光的亮丽

五光十色的珊瑚群上掠过

水母悠然的触须

幽绿的海草里

还有小黑鱼追逐嬉戏……

而我穿过这绚烂的海域

发觉风早已吹散了彩虹

纷纷落在这里

 

原来收到这份见面礼的

其实是我自己。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宋显晖